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完结章 (第3/3页)
沸腾,言语间的傲慢和怒气再也无意遮掩。卓禹行满身鲜血如同索命修罗,厉声冷喝:“本王说了才算。”他抬手将长枪拔出,又是血花飞溅。 朱佥礼寻死不成,却身负重伤。随即有数名士兵上前将他粗暴拖走,重重锁铐加身,再也没有了自尽的机会。 “给他治伤,别叫他死了。”卓禹行吩咐道。 以后朱佥礼必然将受到无数的折磨,结局要么是以弑君之罪处决,要么就是等他失去价值后,悄无声息地惨死狱中。无论哪种,都是他最讨厌的方式。 大颗大颗的冷汗从额头上滚下来,平渊惊魂未定,全身发冷,很快就跌进卓禹行温暖的胸膛。 “不怕了,筠儿,没人能伤害到你。”卓禹行想将他抱在怀中,又不想让自己满手的鲜血污了他的衣衫。摄政王身上仍带着腥浓呛人的血气,却手足无措得像个闯祸的劣童。 平渊抬头看了看他,怔愣片刻后忽然伸出双臂,环抱住卓禹行。 “我不怕。”这一点与他先前遭受的痛苦比起来,什么也算不上。“我没有让他死成,你需要他活着,对吗?”他着急地问卓禹行。“我不要他们说你是罪人。” 朱佥礼若是死了,卓禹行就会陷入百口莫辩的境地。他不想再看到卓禹行被骂那样难听的话,于是即使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也想尽办法要朱佥礼当面承认他的野心和罪行。 卓禹行将平渊散乱的额发拢到耳后。他受万人指摘时,小皇帝替他生气委屈,他都看在眼里。他是卓禹行啊,一切都在他掌控之中,他既敢叫众臣前来,就有办法让他们信服。被骂两句,不算什么,他早已十分习惯了。 从小习武,从马上摔下来也只会被父王呵斥;战场上厮杀,他永远冲在最险的阵地。平渊帝是他此生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看一个孩子慢慢长大,第一次为一个人情欲失控,第一次尝到自己眼泪的滋味,第一次被人保护。他足够强大,世上竟有傻子试图可怜他。 卓禹行叹了口气,而后又笑了。“嗯。”他低头蹭了蹭平渊的脸颊,却蹭上了一块血迹。 以后,他们还有无数个以后。平渊想,朕为卓禹行做的,远远不及卓禹行为朕做的。但他们还有无数个以后。 阶下的众臣看到这转瞬间发生的一幕,一时都反应不过来。尽管距离遥远,但他们仍是将台上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必然也听到了平渊与朱佥礼的对话。 有人指着阶上混乱的景象大喊:“襄王殿下这是以死明志!”群臣立刻哗然。 “笑话!你是聋了不成,那样大逆不道的话不是朱佥礼亲口说的,难道是你我逼他的?” 威严女声打断众人的争吵,堂皇的仪仗在人群中生生辟开一条路。朱舒仪踩着薄薄的积雪,却走得又稳又快。 她看了一眼台上浑身是血的二人,转向众臣,抬首道:“诸位大人要朱佥礼谋反的证据,如果还不够,那本宫就是证据。” “本宫此来,就是还伏波王一个清白,还圣上与大晋一个说法。若再有人意图搬弄是非,一律与朱佥礼同罪!” 朱舒仪的出现,如同一根定海神针稳住了群龙无首的动荡人心。江陵郡主、先帝亲妹的身份就是天然的威信,许多人产生了动摇。江陵郡主与卓家从无瓜葛,没有必要帮卓家谋反。又者,襄王当时的话和状若癫狂的模样确又令人大跌眼镜。 阶下群臣顿时噤声。以张阁老为首一众先帝朝的老人阅历无数大风大浪,知道什么是顺应时势。皇帝已经驾崩,跟随朱舒仪便是他们当下最好的选择。 张阁老上前一步,苍老的声音难掩悲痛,看了一眼背后沉默的群臣,问道:“郡主,王爷,襄王大逆不道,此罪当诛。但眼下,老臣与诸位同僚只关心一件事——陛下他……” “他死了。”平渊慢慢地走到石栏前,握着栏杆的指节青白。他声音颤抖,但其中流露出笃定的意味,叫人刮目相看。“他死了,是被朱佥礼毒死的。” 台下一声响亮的悲泣,齐旻扑到阶前,伏地痛哭。顿时,无论真情假意,嚎啕的哀恸声响彻天际。 知晓一切的朱舒仪回头看向台上二人,无奈一笑。 平渊看到几名老臣哭得几乎要昏厥过去,心里默默道:对不起,你们的皇帝真的已经死了。而朕……不,而我朱筠,又笨又面目全非,不再是你们需要的那个人。 可世上有人,需要我。 卓禹行走到平渊身后,拾起纱笠替他戴好。两人凭栏而立,疾风狂卷,漫纱飞舞。从高处望去,原来四面绵延的宫墙也没那么高不可攀。远处一声唿哨,头顶盘旋的雀鹰张开巨大的翅膀,跃过重重碧瓦,一路向北,飞向无垠阔大的远空。 平渊十二年的冬天,又是一年走到了头。 当然,此案定论并没有这么容易。朱佥礼谋反案还须三堂会审,静候裁决。朱策想要顺利登基,日后也必有一番唇枪舌战。 但这些都是无关的后话了。 岁岁年年,帝王迭代,世上唯一不变的道理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变化顺应人心,便是如意。 寒风依旧凛冽,但风大的地方雾散得也快。抬头看看,拨云见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