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济水 (第1/2页)
沧浪之水清兮,浩瀚济水,千帆竞渡。 这是张冲等人上船的第二天。 昨日,他们五十人在码头上搬了二百石漕粮上了船,之后大伙在亭长孙逊的指挥下排成了两班轮流划桨,一路向着祝阿县而去。 他们下一个补给点就在那。 张冲今天换班,所以就和小爹一起上到了甲板上。 他们脚下的这艘漕船是一艘长二十米左右的十六桨帆船,挂“漕”字旗,又有小旗书“济南国历城转输”。 这会小爹正小声和张冲说着话: “二子,俺昨个想了一天,琢磨你那天的话,觉得恁讲得没错,确实是‘成大事者,皆要为他人不为。’ 那天,咱们这五十人刚到孙亭长那,那老儿就要我们推举出一个认粮的把头来。 自打光武皇帝罢免这漕卒,这天下转输就派到了俺们身上,不光要交这漕钱,还要践役,甚至水上舟船倾覆,也要那认粮的把头来赔。 所以,每次转输役的时候,人人不视这认粮差为洪水猛兽,生怕破家灭门。 那日恁便要去领了这差,俺是要拦着的。但恁说: ‘天下的人,从来都见可而进,知难而退,所以天下的难事,就少有人做。 而英雄之所以是英雄,不是因为他本来是,而是因为他做了英雄事,能德天下民。 现在人人畏这认粮把头,我却觉得这是个机会。别人畏难,我迎难,我做了别人不愿、不敢做的,我就有德于他们。 再加上,蛇无头不行。那孙亭长,我看也不是个能依靠的,所以这一路,还是要靠俺们自己。’ 那时候,听了这话,俺还将信将疑。但经过一日,俺看明白了。这满船上的汉子,恁最小。但大伙都爱听你的。二子,俺算是服了。” 吹着河风,张冲对小爹竖起的拇指只是腼腆一笑。 他自从知道这里是汉末,知道一场席卷关东的大起义将要爆发。 知道这六千万丁口的社会再过半个世纪,将十不存一,只有五百万的时候。 他就想抓住一切机会和资源,他不确定自己未来方向在哪里,因为他现在的阶层太低了。 无论是打天下还是投靠一方势力,都没啥机会。如果不能尽快得人集众,他不确定自己这一家还能活多久。 所以,这次转输漕粮的劳役,他不仅要看看沿岸豪强分布,理解沿岸的社会网络,更是要将这五十人的团队牢牢抓住。 即便践更结束了,大伙就要散回乡里,但这个关系还在。 所以他才认领了这个船把头的差事,而且一路从不偷懒,一直和榜夫们在仓里摇橹。 直到这会才换班,抽空上来好好看看这济水。 在张冲前世,因为黄河改道,这天下四渎之一的济水已经消失了。 但在这会,这济水可谓天下有数的大江大河。 在战国那会,天下的食货皆从此道汇聚临淄,使齐国临淄成了有数的名都大会。 后来秦汉一统,这关东的水陆海货也靠着济水转输京师,供应那些皇亲贵勋,官吏学生,和他们的仆从隶妾享用,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前汉刚开始的时候,济水上不过几百艘漕船在跑。 后来到孝武皇帝的时候,就已经一年要运四百万石的粟豆进京了。 要知道,这么多的粮食能让百万人吃四个月,而京城领俸禄、吃漕米的,加一起也就二十万不到。剩余的都囤在仓中,被硕鼠所食。 而天下不知道有多少人连一口麦饭都吃不上。 不说这些,小民艰生,自古不都如此吗。 总之,自孝武以后,每年都要转运这个数到京,再加上每年转运口钱的,布帛的,这济水上的船是越来越多了。 就张冲现在看到的漕船,就已经有五十多艘。其中一半是乐安郡的,剩下的都是他们济南国的。 乐安郡是他们东边的郡国,离敖仓更远,所以更早出发。 他们那二十艘组成了一个船队,也是标准的十六桨帆船。他们从临济出发,载着粟豆,漆麻、鱼盐和去年整个乐安郡的口钱,一路逆着济水摇橹而来。 济南国的漕船也一样,运的都差不多。只不过他们历城有铁官,产生铁,所以运的铁就多些。 张冲他们这条船,就专运稻米,二百石的稻米用稻草绑成了两百个担子,码得整整齐齐地放在仓里。 那些榜夫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的粮食,有几个睡觉都在那傻笑。 因为梦里啥都有!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这会,同船的孙逊也在仆隶的搀扶下,上了甲板。 他在下面有个独立的舱室,上了船后,就和他那年轻的仆隶呆在里面不出来。 酱菜麦饭和水酒,都是张冲给他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