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_第207章 突击支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7章 突击支队 (第1/2页)

    日军骑兵21联队六门山炮率先开火,而后在玉皇岭的六门野炮,也迅速提供火力支援。

    十二门火炮利用反斜面炮兵阵地不断进行炮击,对独立团部队进行拦截。

    独立混成16旅团部得到汇报后,少将旅团长若松平治与中佐参谋长进行商议。

    要说之前若松平治对于在沁水城与独立团部队进行作战,他多少还是有些畏惧的。

    哪怕是得到35师团十二门三八改野炮支援后,他觉得这样的作战计划还是有些冒险。

    然而在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一番作战指导下,最终若松平治还是将主力部署在沁水城作战。

    随着大部分主力部署在沁水城,若松平治心态也明显有了变化。

    他就如同已经梭哈的赌徒一样,现在家底已经拿出去大部分,也没有必要继续担忧什么了。

    对于若松平治来说,现在他只有两个结果。

    取得胜利,获取战功,赢得嘉奖。

    作战失败,一败涂地,小命不保。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松平治倒是完全放开了一切束缚。

    骑兵21联队驻守的松树腰遭到袭击,他与参谋长商议后,果断进行部署安排。

    驻守在黄岭坪的搜索36联队,迅速向北推进,以老雕崖为核心展开攻击。

    驻守在玉皇岭的两千日伪军,抽调一千部队向龙王坡推进,配合搜索36联队对独立团侧翼进行打击。

    日伪军部队得到命令后,纷纷展开行动。

    他们开始朝着指定区域推进,配合骑兵21联队固守松树腰。

    激烈的作战从早上四点多,一直进行到早上九点多。

    五个小时的作战,松树腰遭到了密集火力打击。

    驻守在这里的骑兵21联队光是阵亡就有三百多人,可是他们在各部协助下,牢牢固守松树腰。

    独立团两侧出现日伪军部队,他们攻击无法集中兵力。

    战斗进行到十点钟,李云龙眼看着猛攻不克,被迫下达了作战命令。

    一方面独立团伤亡数字超过了两百人,另外一方面弹药消耗惊人。

    这样打下去,就算拿下松树腰,游击支队弹药都要拼光了。

    毕竟他们后续还要有很多战斗要进行,现在不管是兵员和弹药都不能出现太大消耗。

    此时小鬼子在松树腰,老雕崖,龙王坡日伪军总伤亡是有六百余人的。

    但是他们却消耗了独立团不少弹药,而且还给他们带来两百余人伤亡损失。

    若松平治得到这個汇报后,他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

    而此时随着游击支队主力集结在沁水城西侧作战,若松平治再次调整部署!

    原本驻守在寺头镇,承担守护磨平顶山侧后安全的搜索37联队,火速被抽调到黄岭坪。

    配属在天池山的四门三八式野炮,也直接派遣到老雕崖,加强给搜索36联队。

    此时日伪军的部署为:

    搜索36联队八百多人部队,配属四门三八式野炮,固守在老雕崖。。

    骑兵21联队六百人部队,配属六门九四式山炮,固守在松树腰。

    独立混成16旅团一千九百部队,配属六门三八改野炮,固守在玉皇岭、龙王坡。

    独立混成16旅团两千部队,配属六门三八改野炮,固守在磨峰山。

    骑兵35联队一千部队,配属六门九四式山炮,固守在磨平顶山。

    搜索37联队一千部队,固守在黄岭坪。

    另外还有两千日伪军部队,驻守在天池山。

    若松平治是将主力部署在沁水城一线进行防御,而阳城、刺营镇、历山后方防御十分空虚。

    游击支队这边开始进行商讨,他们思索着破敌对策。

    而此时在李家山等区域,日伪军其他河防部队同样是展开了作战行动。

    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少将旅团长渡边重行已经指挥七千多日伪军,在五十辆坦克装甲车配合渡过浍河。

    他们开始对27军,358团进行攻击。

    同时伪满军24团,也开始渡过汾河,直接朝着这些部队侧翼推进。

    田中尚信指挥的两千多日伪军,同样是在27军等部队身后做好战斗准备。

    范军长指挥部队开始进行全面防御,不过日伪军的攻势惊人。

    甚至这次反击还得到了航空兵支援,超过二十架轰炸机来到了战场支援作战。

    到十点多的时候,27军以及358团部队,逐步朝着李村镇、露顶山一线转移。

    十点四十分的时候,伪满军24团与田中尚信部队会和到一起。

    此时日伪军兵力开始增加,少将旅团长渡边重行更是信心满满。

    他命令日伪军兵分两路,快速出击,从而彻底击溃27军以及晋绥军358团。

    第一路,是伪满军24团以及田中尚信部队,他们有六千人,直接迂回攻击露顶山。

    第二路,是伪满军23团以及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和装甲部队,他们有七千多人,直接猛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