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3章 拱手送荆州 (第1/2页)
愿意跟随刘备从樊城出来的老百姓足有六七万人,经过襄阳时因为魏延打开了城门的缘故,又跑出来大约一两万百姓。 再加上一万左右的军队,这支军民混杂的庞大队伍,人数已经直逼十万。 因此此时荆山脚下的小道上,到处都是摩肩接踵的人群,队列前后绵延了足有十余里长。 百姓行走起来,不像军队那么快捷,很多人都肩扛手挑着臃肿的行囊,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车辆,上面都堆满了行李或者坐着老人和孩子,所以速度堪称奇慢。 离开襄阳时,刘备询问过从城里跑出来的百姓后,特地去了一趟刘表的墓地。 刘表的陵墓修得倒也还算气派,周围方圆二十余亩,遍植青松翠柏,坟墓以砖石垒砌,墓前还修建了一座祠堂,里面竖立着一块记录其生平事迹的《刘镇南碑》。 刘备命人准备了一些简单的祭品,带领官员武将们来到墓前哭拜道:“备无德无才,有负兄长寄托之重,罪在一身,与百姓无关。兄长若是英灵不远,还请垂怜百姓哀苦,救一救荆襄之民。” 说这番话时,他情真意切,表现得极为悲痛,让看见这一幕的军民无不为之落泪,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要追随这位爱民如子的刘皇叔的心思。 祭奠完成之后,这支庞大的队伍便再度起行,按着预定的计划往江陵跋涉。 途中收到情报,曹操已经率领大军占据了樊城,正在派人搜集船筏,很快就会渡江而来。 事情显然已经到了非常急迫的关头,曹军随时都会大举追来,而刘备这边却因为带着大量百姓的原因,每天行军的速度慢得令人发指。 于是有官员对他建议道:“军队若是能尽快赶到江陵,凭借江陵城的高墙和城内的各种储备,足可抵御曹军进攻。可是如今带着这十万民众,每日前行不过二三十里,如此何时才能到得江陵?一旦曹兵追上,又拿什么迎敌?主公不如先抛下百姓,领军先行一步。” 刘备却说什么也不肯抛下百姓,坚持道:“自古成大事者,必以人为本。如今有这么多人愿意归随于我,怎能随意弃之?” 这番话传到百姓耳中,自然又是人人感恩,甚至于后来有人感念刘备的仁义,特地写了一首七言来传颂他的美德: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至今凭吊襄江口,父老犹然忆使君。 可是这么一来,刘备的名声固然是更加好了,但是对于目前的处境却没有半点帮助,甚至都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程度了。 诸葛亮虽然并不同意刘备的做法,但事情到了这一步,他也只能尽力想法补救,于是建议道:“如此下去,曹军追兵不久必至,主公赶紧让云长去江夏向公子刘琦求救,让他速速带领军队乘船去江陵,准备与我军会合。” 刘备点头同意,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命关羽和孙乾一起带领五百骑兵迅速赶往江夏,向刘琦报信。 诸葛亮又让张飞领一千骑兵负责断后,让赵云负责保护刘备的家眷,剩下的军队则继续护卫着百姓往江陵前进。 所有人都知道曹操的大军就在屁股后面紧追不舍,因此都铆足了劲拼命赶路,然而山道崎岖,路程虽然比起大路要近了许多,却也实在提不起速度来。 每天能前行的距离依然不过只有三十余里地而已。 此时的曹操已经率领大军离开了樊城,渡江之后到达襄阳,却发现刘琮并没有像约定好的那样亲自出来请降。 好在襄阳也没有做出任何抵抗的姿势,曹军大举到来之后,襄阳城四门洞开,城墙上不见一兵一卒,甚至就连老百姓也被约束在家里不许出来,城内的街道上空荡荡看不见半个人影。 曹军就在襄阳城外扎下了一片巨大的营寨,曹操走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