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 百万两的军饷 (第2/2页)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沈犹龙大人,右都御史徐石鳞大人。” “都建议削减军费,把军饷降为每月一两银子,抚恤降为三十两,可以以田产土地作为抚恤,封赏也改为田产土地发放,取消现银现钱封赏。” “如此一来,将会大大减小军费开支,至少一个月可以减少三十万两银子的开支。” “这倒是个办法,但现在我们辖地有限,为激励军心士气,贸然削减军饷,势必影响军心。”朱连壁思虑之下,虽然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但目前局势不稳,自己好不容易靠着金钱,和民族大义,拉拢起来的军心斗志,一旦削减军饷,必然动摇根本。 “启圣,你是浙江人,不知可有什么好的建议?”朱连壁见姚启圣半天没有开口,接过董小宛新泡的茶水,转手递给了姚启圣。 “回禀殿下,浙江素来有三分田地,七分山水的说法,据我所知,浙江目前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大型矿产,也就绍兴府的诸暨、东阳一带,一直有铁矿和铜矿开采。” 姚启圣摇了摇头,继续说道:“浙江的优势在于海洋,明州府市舶司在两宋时期,每年海上贸易,赚取的钱财都是数以万计。” “殿下要缓解经济压力,只有开海。” 姚启圣此刻并不知道,朱连壁已经在松江府的设立松江市舶司,宣布大明重新开海,走上海上贸易之路。 “姚大人,你怕是不知道,松江市舶司早在七月初旬,已经开通,现在提举高丽市舶司正使,已经踏上高丽海上贸易之路。” 黄毓祺见他说到开海,遂笑着解释了一句。 “殿下英明。”得知朱连壁已经开海,姚启圣恭维一句,继续说道。 “高丽物资有限,回报不如扶桑倭国,倭国虽然也是岛国,但盛产金银,但他们缺乏粮食丝绸药材等物资。” “卑职认为,既然开海,扶桑倭国这条商路,必须尽快开通,这是赚取白银一条捷径。” “另外福建的郑芝龙,就是靠海上贸易起家的,此人手握数万雄兵,扶桑倭国贸易向来是他的生意,最好是先拉拢一下他,并做好防备,以防遭到此人攻击,” 姚启圣的建议和思路,显然是对的,朱连壁点头之余,说道:“远水解不了近渴,看来现在我们还是得打开眼前的局面。” “我曾在金陵朝廷的弘文馆之中,看过一本古书,上面记载在严州、徽州的建德江中,曾有金沙流出,虽然朝廷并没有找到矿脉,但这说明建德江中上游,还是有可能存在金银矿脉的。” “严州隔着湖州府,只有先攻取湖州府,才能拿下严州,而且我们主动,定然会引起清军主力合围,这样会不会引火烧身?” 黄毓祺虽然没有明确反对,但却对朱连壁为了一个,不一定存在的矿脉,提出攻打的严州的念头,感到有些过于冒险。 “这事先不急,我会让赵彪,安排锦衣卫的探子,潜藏侦察再做决定。” 朱连壁自是不会一拍脑门就决定出兵这样的大事,刚才他所说在金陵弘文馆看书之事,也不过是一句托词。 原因是朱连壁前身的地理记忆,让他知道严州、建德江流域山区,确实有拥有矿产,比如现在军中缺少的铁矿,金银矿产和石灰矿等等资源。 但现在攻打严州容易,要守住顺利探矿,开矿却不容易。 归根结底,还是浙江尼堪这十几万清军,才是最大的掣肘。 “海宁三百里紧急军情。” 傍晚时分,一骑从桐乡东门飞奔入城,马背上的信使的喊叫声,打破了城中的宁静。明末逐鹿的大明奉国将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