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1章 弃笔从戎,科举士子要投军 (第1/2页)
宣武元年,十月十八日。(公元1646年。) 朱连壁登基继位之后,第一次恩科考试,顺利结束,放榜之日。 由于朱连壁御驾出征在外,这一次的文武科举恩科考试,最后朱连壁全权委托给了内阁首辅郑三俊。 以及礼部尚书曹玑,东阁大学士鲁王朱以海三人为主考。 参加这次恩科的举子,高达三千五百人,其中文举人有两千三百二人,武举人一千二百人。 虽然朱连壁这个皇帝,只是一个偏安一隅的皇帝,但随着朝廷开放恩科取士的消息传去。 短短三个月时间,大江南北的举子,不辞辛苦,很多更是从河南、山东、湖广等清军统治区域。 一路劈荆斩刺,赶到金陵参加考试,由此不难看出,大明民心还在。 虽然很多北方的士子,被迫剪了发,留了辫子,可他们心却还在大明。 为此,当北方留着辫子来的士子到来后,吏部尚书袁枢,九门提督刘洪起,应天知府陈子龙,就曾请示过朱连壁,如何对待这些人。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当时朱连壁的回答是:“辫子是有形的,顶在头上,但士子们报国之心,却是藏在心里的。”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被迫留了辫子,就把他们划分到建奴阵营,那么这天下,将会彻底沦为建奴的天下。” “对于北方来的士子,吏部不但不能区别对待,还要着重关照。” “九门提督衙门,要安排治下五城兵马司衙役,把每一个的人住处,落脚点、户籍家庭情况登记好。” “对于贫民举子,应天府要给予照顾,提供食宿,以及落榜之后,返家的路费盘缠。” 朱连壁这一项爱护士子的措施,在恩科开始前,便在京城广泛传开。 前来赶考的几千名士子,得知皇上的这份厚恩,无不是感恩戴德。 尤其是江南贡院门口,左右两排新增的那醒目宣传口号,更是激励了无数士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保家卫国,生死光荣!” 八个醒目的大字,是朱连壁题词,书写在江南贡院门外的石碑上的,同时在金陵城中,各个城门城墙上,各种口号随处可见。 “驱逐建奴,中兴大明!” “参军入伍,建功立业,封妻荫子,三代光荣!” …… 这些口号,就像一个个无形的洗脑牌,无论是对于京城的百姓,还是南来北往的士子客商来说,都有无形激励作用。 也让无数有志士子,顿生弃笔从戎的念头。 这一次恩科考试,为了笼络天下士子之心,朱连壁一共批了三甲三百二十一个进士名额。 武举科批了三甲二百三十六个名额。 三千五百三十八人参加的文武恩科,朱连壁一共录取了六百四十多进士。 相当于录取了六分之一的举子入朝为官,这在大明开国以来,也从来没有过的盛事。 朱连壁这么做的原因,除了笼络天下士子之心外,还有另外几个意图。 一是降低科举取士的门槛,二是降低进士的身份地位,三是为下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做准备。 进士科分为三甲,一甲头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 赐进士及第,这是一等荣誉。 二甲头名传胪,赐进士出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