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锋汉起_第十五章两策并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两策并施 (第1/2页)

    太元十九年(394年)正月四日,棘阳南城,杨字旗在北风中猎猎作响。

    城中传来零零星星的竹子爆裂声,装点着新年气氛,那是商铺在开门营业。

    杨安玄带着赵田、陈华等人走在城墙上,小心地避让开挑土的民伕,张锋捂着顶狗皮帽子,小跑着跟随他们。

    杨佺期带回来长长的车队,车上堆满了粮食,灾民们欢声雷动,郡守的声誉大振。

    在阴、邓、岑三家的带动下,新野郡大小士族不得不纷纷表示,年前便筹到一千八百石粮食。

    手中有粮有钱,以工代赈之政推行十分顺利,三日内有数百人应征,邻近州县还有人闻讯源源不断地赶来。

    城墙上沆洼不平的兵道被修补夯平,外墙凹处也填沫上新泥,城墙根下的窝棚被拆除重建,同样搭建起的木棚至少不会四处漏风。

    站在城头远眺,可以看到官道在平整,远处的农田有人开挖水渠,让这个寒冷萧瑟的冬天多了几分生机。

    城门处支着大釜,炊烟混杂着热气往上腾,虽然有很多人前去做工领粮,但排队等候施粥的人依旧连绵近里,不见减少。

    杨安玄知道,新野郡赈灾的消息传出,会有越来越多的灾民到来。

    看着那些衣衫褴褛、瘦弱不堪的人,杨安玄眉头轻轻皱起,但愿这些人能撑过这个冬天,等到春暖花开,一切都会好起来。

    张锋这些日子过得很开心,娘的病好了,跟着田婶给军营浆洗衣物,每天能赚回来小口袋粟米。

    赵叔腾了间屋子给他们住,一家人不用挤在四处漏风的窝棚里发抖,妹子的脸上多了丝血色。

    这一切都是公子给的,张锋感激地看了一眼杨安玄,娘说知恩要图报,自己一定要尽心尽力伺候好公子。

    长队开始挪动,施粥开始了。杨安玄道:“走,下去看看。”

    来到釜边,杨安玄一皱眉,粥可照见人影。按算每口釜中有粟米二十斤左右,煮出来的粥应该粘稠,这锅中恐怕连十斤粟米都没有。

    四口锅都用竹勺搅过,杨安玄的脸阴沉下来,喝问道:“南门施粥是谁打理?”

    旁边一张油脸凑了过来,谄笑道:“玄公子,是小人张洪,小人是府衙的职吏。”

    小心地看了一眼杨安玄,张洪压低声音补充道:“小人和玄公子还是亲戚呢。”

    杨安玄一愣,自家怎么多出个这样一个亲戚来了?

    张洪腆着脸笑道:“小人的女儿年前嫁给了玄公子的叔父尚保。”

    杨安玄瞬感无力,年前杨家族人办了不少场喜事,大伯杨广也新纳了妾。

    杨尚保是仓曹参军,掌管着郡中财物,让便宜丈人做南门赈灾官,这其中意味不问可知。

    冷着脸指了指粥锅,杨安玄道:“这锅中粥为何这样稀薄,杨太守三令五申不准克扣赈灾粮,你想以身试法?”

    张洪打了个寒颤,腰躬得更低了些,恭声道:“早上抬粮的时候洒了出来,故而少了些。三少放心,下次不会了。”

    “你骗人,我听水牛哥说这些天的粥都很稀,很多人转到别的城门去了。”张锋脆声道。

    赵田拍拍张锋的头,示意他不要多话。

    张洪见张锋跟在杨安玄身边,不知其底细,不敢出声反驳,勾下头隐藏眼中的怨毒。

    杨安玄懒得多言,道:“申时施粥我再来,你好自为之。”

    心情低落地回到府衙,见大堂外围着一群小吏窃窃私语,看到杨安玄走来连忙散去。

    大堂内传出杨佺期的怒喝声:“……才一万八千钱,当本官是叫化子吗?”

    相对于士族捐粮捐钱的风生水起,陈深主持的向商户募捐则收效甚微,听话语才不过募到一万八千钱。

    且不说阴、邓、岑三家捐粮千石,便是捐钱也有五万,棘阳城商户数以百计,合起来捐钱的数量也不过三家的三分之一。

    晋朝官员俸禄是“半谷半钱”,七品官的月俸是“钱二千、米十五斛”,也就是十五石米差不多值二千钱,石米差不多一百五十钱(1),一万八千钱才一百二十石粟米,难怪杨佺期发怒。

    杨安玄不想进去看陈深遭斥,靠在廊下的柱旁等了半柱香功夫,看见陈深灰头土脸地出来后才走进大堂。

    杨佺期的心情不错,看到杨安玄笑道:“安玄,人日登高雅聚,你可准备好了佳作。”

    年后杨安玄十六岁,可以参加今年的定品,杨佺期对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