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戏明 第216节 (第2/2页)
选的和王华一样,都是《礼记》。 对于全国范围内来说,《礼记》不算是热门选项,原因前面是说过的:它和《春秋》字数太多了。 不过余姚有不少治《礼记》的高手,王华也以它为本经拿了状元,王守仁在选科上自然是跟着爹走。 文哥儿在旁边看着王守仁逐项逐项列好,一点也不觉得枯燥乏味。等他哥按照格式把内容都选完了,他才跃跃欲试地问道:“哥你什么时候去顺天府交卷?” 他还没去过顺天府呢! 王守仁道:“顺天府就在国子监旁,我回国子监后直接就能交了,你还想跟着去不成?” 文哥儿闻言有些失望。他哼哼两声,说道:“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以后也能去交卷子的!” 兄弟俩抬杠了几句,文哥儿便不打扰王守仁温习功课了,踱着步子溜达回自己住处去。 八月伊始,京师的秋闱气氛已经很浓郁,街上表演的戏曲大多改成了“状元戏”,大街小巷也卖起了各种“及第衫”“及第扇”“及第笔”之类的吉利物件。 都这个时候了,想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只能寻求点虚无缥缈的玄学安慰。 连赵氏这个当继母的都陪着岑老太太去了趟大兴隆寺拜了佛。 甚至还在一个胖和尚的游说下给王守仁买了个“及第符”,据说是高僧开过光的那种。 文哥儿一时也不知该吐槽和尚卖符好,还是该吐槽高僧给符篆开光好。 想想自己还让老何给煮了“三及第汤”,文哥儿也就不纠结了,屁颠屁颠跟着他祖母和他娘在大兴隆寺晃荡了一圈。 末了他还跑去问那向香客兜售符篆的和尚:“符篆不是道士画的吗?怎地你们和尚也卖?” 那和尚见他年纪小,信口忽悠:“这你就不懂了,须知凡事都讲究‘入乡随俗’,即便是西来的佛祖也得会使咱的符篆才能普度众生。我跟你讲,我们这符既有神仙加持,又在佛前开过光,双重保佑,一准有效!” 文哥儿听得瞠目结舌,没想到还有人能这么扯。他又问:“那你这儿有快高长大符吗?” 和尚一咂摸,觉得这符不错,听着挺别致的。及第符只能三年一开张,这“快高长大”岂不是遇上有孩子的香客都能卖? 和尚从兜里摸出张符,睁着眼说瞎话哄骗小孩:“自然是有的,这就是了,小官人要不要买一张?” 文哥儿觉得吧,该让老道长那摆摊戳黑的徒弟来学学,人家这随机应变的能耐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冤大头他肯定是不会当的。 他还小,没多少钱可以随便霍霍! 他随口现编的符篆都说有,真当他是什么都不懂的傻小子吗?! 对于这骗他祖母买符的不知真假的和尚,文哥儿认为他的口才非常不错。 于是文哥儿在跟着他祖母去拜会主持的时候夸了一嘴,直说寺里有这样的人才不愁香火不旺。 主持听后脸都青了。 他们堂堂京师大寺,居然混进来个招摇撞骗卖假符篆的和尚! 送走文哥儿一行人,主持当即叫人去逮住那假和尚清理门户。 真是岂有此理,他们自己都没敢卖符赚钱,他一个外来假和尚居然敢打着他们名号把香客的钱全骗进自己的腰包! 作者有话说: 文哥儿:日行一善,不用谢我 主持:岂有此理,骗钱不走公账,看我不打死你! * 更新! 效率低下,开始躺平.jpg * 注: 1乡试流程:参考《大明会典》 【○一举人试卷及笔墨砚自备。每场草卷正卷、各纸十二幅。首书姓名年甲籍贯三代本经。 【会试殿试并同】】 一切都需要自备!全自助科举! - 2王守仁的本经:参考《王阳明年谱长编》,他的会试答卷是《礼记》 3三及第汤:好像是清朝一个状元起的名,南方常见吃法顿时变得高端起来!(?) 第179章 王守仁得了亲祖母给的及第符也妥帖地收好了,没有疑惑大兴隆寺怎么还卖起符来。甭管有用没用,都是长辈的心意。 临到考试前几日,国子监那边就不要求家在京师的学生必须回监了。 王守仁便把盖过戳的试卷带回家等着考试。 文哥儿这才知晓顺天府和各地布政司所谓的印卷就是把学生自备的试卷纸收上去检查一二由印卷官仔细检查纸张过不过关、有没有冒籍或顶替的情况确定无误后给它盖上正印和骑缝印,随后又发回给考生! 至于考题还是得等开考后考官现场宣读。 听力实在不怎么好的就得等书吏举着试题牌子巡走一圈时再赶紧抄下来。 王守仁属于越到考前越不慌的心大考生眼看开考在即还带着文哥儿去骑了个马,算是忙里偷闲放松放松心情。 也正是因为乡试近了,文哥儿才知道入了翰林院也有出差机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