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章 长子南征 (第2/3页)
“羽公兄,一路保重。” 郑彩还礼,“无论藩主怎么做,我定不会向鞑子投降。“ …… 守序回到梅尔维尔号,抬眼四顾,视野中全是战舰。旌旗蔽日,帆桅如林。 郑藩,不,应该说是郑彩的联合舰队,一共有400艘船,军兵家属数万人,浩浩荡荡扬帆南下。 郑芝龙尚未正式投降,郑彩却坚定地站在了明朝这一边。庞大的郑氏海上帝国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 …… 守序带野战步兵来舟山,一是因为现在舟山不熟悉的军队太多,他需要野战步兵展示力量,护卫卸下的那些大米和蔗糖。另一方面也是想试试找机会打开浙东的几个州县。不过当他明白了浙东的现状后,只能叹着气放弃了登陆宁波等地的设想。 各路明军在浙东刮了一年地皮,今年又逢大旱,本地已经是民穷财竭。建州过兵又抢了一大轮,这时去打劫没多少收益。 获取移民,则根本无需登陆。明军在各地打粮,原本就掳掠了很多人。守序在舟山群岛再竖起招人旗,很容易就吸引了大量沿海难民投奔过来。 根据与沈廷扬商议的结果,舟山沈家控制范围内将只留下士兵、部分工匠及其家属,去年没有撤走的平民这次全部南撤台湾。 今年新招募的2万多移民登上守序带来的大广船,在舟山就地编组第一波船团,依然是科林伍德指挥,他率领越秀山号、白云山号,钦江号和潭江号四艘船护航,在台北略作停留。 这些是后江府林同文粮食换移民得到的第一波人。 守序与科林伍德道别,“在珠江口要小心,实在不行绕开那里,走远海。” 广船是远洋性能相对最好的中国船,改了舵后就更是如此。只要到了珠江口,这些来自本土的商船对回家的航线轻车熟路。哪怕编队解散,他们独自返航也不会有太多问题。 送走移民船队,守序松了一口气,完成第一个目标。高亭港内还有梅尔维尔号和淡水号两艘船,他与明军将领编组的沙捞越远航船队同行。 世间但凡内讧大多是由于资源萎缩,蛋糕变小,存量博弈导致。在扩张期一般大家都有自己的钱要去赚,没时间搞内讧。舟山明军很明显是人多资源少,开发南洋可以为淤积的力量找到一个宣泄的窗口。 在婆罗洲就要按南洋的规矩来,拓殖开垦最重要的是自己人要团结。以舟山这几个明军总兵隐隐对峙的态势,有些丑话必须说在前头。 开发章程事前可以充分讨论,有什么想表达的在章程出来前说,一旦签字画押了再想反悔众人共讨之。 守序拿出来的框架文本结合了闽粤那边商人合股的合同与几家欧洲东印度公司的公司章程。 各家按出兵、出钱多少确定入股比例,其中沈廷扬与四总兵是较大的股东。联邦提供情报、导航、后勤等支持,持股比例与沈廷扬一致。 此外还有些愿意参与的中小势力,如诚意伯刘孔昭等,合起来也能占到十几的比例。 总的来说,股权比例较为分散,单独任何一家都没有话语权。这就需要一个持中的调节人,这个位置当然非守序莫属了。 守序的要求是各家要拿出垦殖收益的20%上缴公中。胡椒贸易也必须集中由公中统一进行。 最后的结果大体上算是公平。小股东们无法与任何一个大股东抗衡,他们有了联合的架势,倒也是正常的结果。有意思的是,这些小股东或明或暗都向守序表示在南洋惟他马首是瞻,倒是让他玩味了一阵。 沈廷扬拿出远征明将的名单。 黄斌卿出兵800,带兵将领长子黄世爵; 王之仁出兵700,带兵将领长子王鸣谦; 贺君尧出兵400,带兵将领长子贺光禧; 王朝先出兵400,带兵将领长子王重荣; 刘孔昭出兵300,带兵将领长子刘永锡; 沈廷扬出兵1000,带兵将领长子沈元泰,三子沈元恭。 加上其他小股明军,全军近5000人,因为是拓殖,所以明军都带了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