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四海扬帆_第15章 两个撤退方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 两个撤退方向 (第2/2页)

支新军来说,未必要甫成军即上阵,长距离行军运输等非作战任务也是很好的锻炼。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官兵熟悉彼此,渡过磨合期。

    大小船只500多条,旌旗猎猎,浩浩荡荡。

    贺州镇用只干燥了一年的木头造了很多舢板,没人指望这些船能用多久,就当是一次性用品。

    妇孺老弱乘船,辎重装船,青壮走官道,水陆并进。

    海边有粮吃,只要一个理由就够了。武器不够,青壮以竹枪为兵。踏着新编的草鞋唱着歌,满怀对未来的希望。

    小袁营的骑兵在前开道,来自中原和北方的骑兵在广东无人敢惹。

    谢元汴不担心向南流江开进的路上会遇到阻拦,没人愿意与这样一支队伍拼命。他忧心忡忡地看向东面。贺州还有数万军民亟待撤退,他们能否安全离开取决于广州能坚守多长时间。

    谢元汴在心中默默祈祷。

    ……

    广州,月余前,北风期即将结束。

    站在李成栋的墓地前,守序心情很复杂。广东明军纷纷倒戈,倒是反正的成栋部抵抗最坚决。

    成栋的墓很奢华。杜永和为凝聚人心,大办了李成栋的后事。下葬那天,数百甲骑兵列队护送棺椁,极尽哀荣。

    鞑靼入关带来很多野蛮风俗,八旗贵族死亡,惯例用美女陪葬。小妾在法律上的地位只是奴隶,反正都是抢来的女奴,鞑靼贵族家比着谁人殉的汉女更多。绿营高级将领深受其影响,杜永和用最华丽的汉服装扮6位成栋爱妾,将女人们投入火中,给李成栋殉葬。

    明朝继承蒙元遗风,中期以前存在很多人殉行为。这刚好了没几年,鞑靼人又来了。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圣人两千多年前的话真是白说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就这样一次次被打断。

    守序忍住心底对人殉的厌恶,给李成栋上了柱香。他在用这种方式与广州军阀们拉近关系。

    待守序将珍贵的沉香放进香炉里,杜永和忧心忡忡地问道:“大统制,两个多月前我派到泗务的人不会有事吧?”

    泗务位于拉让江下游,守序给杜永和地盘的核心区,此时尚未建城。当地有个较大的土著部落。

    杜永和不担心只有吹箭和巴冷刀的土著,他随船派过去的几百兵正是用于踏平那个部落。杜永和在意的是人和船。在守序鼓励下,杜永和派出300多艘海船,运了1万多人南下婆罗洲。

    占据中国都市的军阀资源就是多,杜永和很轻松就在广州钉封一千多艘船,现在这些船都停泊在海珠寺与海印石附近。人口也是小事情,明军只用几天时间就征集到1万多壮丁,一口气塞进海船里。

    “杜将军请放心,我保证你在南洋会有个新家。”

    守序在海上信誉卓著,杜永和略略放宽心。

    广州之战在即,杜永和信不过其他明军,他只相信自家兄弟。广州陆军指挥官是博兴伯张月,水师指挥官是总兵吴文献。成栋养子,勇将李建捷也在城中。城内有万余守军,清一色全是成栋旧部。

    三水以西有数部明军,数得上的大番号就有庆国公陈邦傅、安定伯马宝、宣平伯董方策、南阳伯李元胤和忠贞营各部,杜永和不许他们越过西江。

    守序对此只能叹气,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兵不是越多越好,明军各部关系混乱,频频内耗,不如就以能信任的部队守广州,万余人的军队也不少了。

    经李成栋、杜永和数年修缮,广州城防十分坚固,东西筑有两座翼城。城东、南两面是宽阔的珠江水面,城北护城壕之外有2里圩田,泥泞不堪。只有城西是山麓,明军在山上修筑木城,有重兵驻守。

    得益于广东发达的冶铁业,杜永和不缺大炮。环广州皆有炮台,各种口径的红夷大炮近百门。明朝与鞑靼人打了几十年,火力从未有广州明军这般充足。

    与历次大型围城战不同,广州城南珠江江面太宽,杜永和的水师也不弱,更南面虎头门还有凌海将军陈奇策,这意味着鞑靼人将很难完全包围广州城。

    “杜将军,广州城内有20多万百姓,你还有很多船,不如再运些人走。那么多平民在城内纯属虚耗粮食。”

    “我倒是想,可现在运去婆罗洲也来不及了。”

    “婆罗洲一下也承载不了那么多人,船出珠江口顺风到后江只要10天,不如与我一起走吧。”

    “也好,我这就去安排。”

    “杜将军,还有件事我有必要告诉你。”

    “什么事?”

    “佛山我要了。”人生一场康波的1640四海扬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