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金牌是我的[花滑]_第 13 章 我有备而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13 章 我有备而来 (第2/6页)

点起床去上冰。然后赶着时间去学校上课,等下午放学了再继续去冰场,直到深夜。

    她不像丛澜,没有办法不听课自学。

    这样辛苦的日子过了两年,最后她听从了教练的建议,选择进入体校。

    年龄不够不能进市队,所以后来的几年里也是妈妈带着她东奔西跑。

    等到十三岁上下,她从地方队来到北京,进了国家队有了更好的训练后勤支撑,开始出国比赛,拿到了成绩。

    褚晓彤也就在国家队有了浅浅的根基。

    那个时候,她顶上还有成年组的一姐二姐扛事儿,连青少组也有齐妍等人陪着她,褚晓彤没有那么大的压力,发挥其实很不错。

    当时很多人都对她寄予希望。

    可惜一二姐接连退役,齐妍发育关折进去一半,褚晓彤变成了一姐,心态时崩时不崩的,全靠玄学。

    她教练每一次轮到比赛,都会特意向上天祈祷,希望褚晓彤能稳住,不求领奖台,至少别炸成烟花。

    关于这个祈祷方式,她的教练迄今为止已经逐渐丰富、有依据,并形成了独属的流程与招式。

    最初听到教练求神拜佛的褚晓彤:“!!!”

    后来慢慢淡定习惯的褚晓彤:“。”

    这趣事儿都在国家队里传开了,连冰迷那边都知道,论坛里到处都是。

    一到褚晓彤参赛,大家就会找她教练,看看又在做什么。

    褚晓彤从小到大的经历,是无数个运动员的代表,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但丛澜不是。

    她还很幸运。

    恰好二月份双人滑得了金牌,让花样滑冰这个项目进入了体育总局的视野范围,那边对冬训中心有了资源倾斜,很多方面大开方便之门。

    不然,丛澜还得等全国比赛出了名次后,才能走流程正式进入国家队。

    面对着没参加过比赛、没有滑过完整节目的十二岁(还差二十天)的丛澜,于谨怎么可能会相信她?

    新手都没丛澜新,但都一样莽。

    ·

    于谨都不晓得她是从哪里来的主意,开篇就要把所有的权限都抓自己手里。

    咋的,我这个教练不管用吗?

    不过他也没有生气啦,吃了瓜,整个人逐渐淡定了下来,等着看丛澜要给他掏什么东西。

    却见,从那个银色双肩包中,丛澜摸出来了一个ipad。

    1月份才在国外发布会上出现的苹果公司新产品,老贵了,这个32GB的要接近4000块钱。

    丛澜在训练的时候会录自己的视频,然后慢放或者逐帧来查看自己的不足。

    如果有哪个动作做得不错,她还会找找当时的感觉,看能不能复刻一下。

    丛凛自从听说国外出了这么一个平板,就特别想给丛澜买来。

    就这个,还是托了人给买回来的。

    刚到手不久,热乎着呢。

    这是他给女儿送的入队礼物,让丛澜看视频用,就不用每一次都扒着小相机和电脑回放她自己的录制视频了。

    丛凛那会儿特别开心:“你要想看别人的比赛视频,直接从书包里拿出来就行,不用等回家找电脑。”

    笔记本没办法让丛澜带着,她还是个初中生,又厚又沉的也不方便。

    iPad就很好,这么小,跟她书差不多大,直接往书包里一塞,也不碍事。

    在外面跑来跑去的话,拿着也方便。

    于谨看了一眼她手里的iPad,挑了挑眉。

    哎这个家长很溺爱孩子啊!

    丛澜没注意他的神情,低头在屏幕上点啊点的。

    她打开了一个网站,里面是冰迷论坛,上面记载着2009/2010赛季所发生的事情。

    于谨接过,有点懵逼。

    丛澜道:“我看了国家队以前的比赛视频,想简单了解了一下。然后我发现考斯滕十件里丑绝的有六个,剩下的水平一般还算可以。”

    于谨:“……”

    丛澜:“不过这个等等再说,我想说曲子和编舞。我认为请来的老师完全没有最大化程度地帮到选手。”

    她想了想,换了个措辞:“或者说,有些编排很不错,但有些运动员的节目就不怎么样了。不仅没有考虑到选手本身的特点,还有一种奇怪的割裂感。”

    于谨皱眉,没有说话。

    丛澜:“在选择曲目方面,一要看是否适合选手风格,选手能不能把握住;二要考虑怎么将规定的节目内容放进去,规避选手的短处,为其争取最大利益。”

    她耸耸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