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唐儿归_第634章 张圣人的天下至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34章 张圣人的天下至宝 (第2/4页)

册。

    历朝各种史书、传记四千余册。其余各种医卜星象、山川地理、农学渔猎等书籍十余万册。

    高保融年前献给张鉊的《伤寒杂病论》孤本,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上宋军控制江陵城后,虽然没有大肆劫掠江陵城,但是兵将却在内城荆南节度署衙中尽情劫掠。

    主帅慕容延钊等人控制不力,导致署衙起火,藏书楼也被波及,最后抢救出来的不足三分之一。

    张鉊摆了摆手,估计这如今的帝王,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重视这些古籍,更知道这是如何宝贵的财富。

    当然,他口中的再让高家主政南平一些年,是因为他知道高从诲根本活不了多久了。

    “朕不爱高家之珍玩,因为它们饥不可食冻不可衣,唯有这十数万册藏书,是我等祖宗呕心沥血总结之作。

    今日耕种纺织数倍于上古,今日能知千年前兴替,都是因为有书册传世。

    南平国可再得,但高家珍藏的典籍一旦失去,就再不可得了。”

    “陛下真乃圣天子也!”三人大为服膺,卢琰高声赞道:“圣人有此文心,天下平定指日可待了。”

    赵存义见张鉊对这些藏书如此关注,“臣在复州探查得知,高家的藏书都是其幕府之臣,检校秘书监、御史中丞孙光宪搜寻整理的。

    其人颇得荆王高从诲信重,高保融更视之为师,朝廷或可从此人身上入手想办法。”

    李昉眼睛一亮,对张鉊说道:“臣也听闻过孙光宪的名声,其人嗜诗书,知大义,手中又握有荆南部分权力,确实是个不错的突破点。”

    张鉊忍不住出言赞叹道:“能读书者,必知天下一统乃是大势所趋,其收集绝本、孤本如此之多,功劳绝大,翌日绝不亏待。”

    张鉊不知道,孙光宪对于传承绝续上的功劳,比他想的要大得多。

    此人是陵州贵平人,(今四川省仁寿县向家乡贵坪村),家中历代都是农户出身,到了孙光宪这一代,他天资聪颖,更是有勤学苦读的毅力,在这五代的乱世之中,以贫寒之家最终学有所成。

    史载孙光宪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

    每患兵戈之际,书籍不备,遇发使诸道,未尝不厚加金帛购求焉,于是三年间致书及三万卷。

    他著作的《北梦琐言》,是唐武宗到五代末期,极为重要的史料补充。

    而南平高季兴和高从诲虽然本人是武夫出身,没什么文化属性,但却很支持孙光宪收集著作珍本的行动。

    不但让孙光宪在署衙建藏书楼,高从诲到处打劫别人贡品后,遇到书籍都会先给孙光宪送去。

    高保融献的《伤寒杂病论》,就是二十年前,前蜀灭亡后,后唐起出前蜀珍宝顺江而下,最后被高季兴拦截而获得,再由孙光宪发现并整理保存的。

    话说到这,卢琰盘算了片刻,对张鉊说道:“臣本是河东旧臣,新附陛下,荆南必然还未得知。

    臣家中也还有班叔皮的史记后传三十卷残篇,如果以此为媒,孙光宪必然不能抵挡诱惑,臣就可以接近他,试探孙光宪的态度。”

    班叔皮就是班固、班超、班昭的父亲班彪,班固的《汉书》就是在班彪的《史记后传》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

    相应的,《汉书》问世之后,《史记后传》基本就很少见了,因此哪怕就是残篇三十,也还是很珍贵的。

    卢琰的话一出口,尔朱景、赵存义、李昉、吕胤就都看向了张鉊。

    很明显,卢琰是河东旧臣,跟着张鉊还不倒十天,忠义还没有得到验证,他可以如同他说的这样去南平打探,但是也可以到南平把张鉊给卖了。

    张鉊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开什么玩笑,历史上能用性命和前途为郭荣保留血脉的人,怎么可能会做这种事情。

    而且这越是书读得多的人,就越会被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感染。

    方今天下,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