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84 不憋屈么? (第2/2页)
,他就从方方面面给儿子做过功课,倭寇当然算是明初的大问题,他也是有讲解过的。 因此,李琪才能在听到朱元璋问话之后,第一时间便给出了这个建议。 说到武事,在场的武将就更关注了。比如几个带兵的藩王,还有曹国公李文忠。 说实话,他们听了李琪的话之后,多是不以为然。 这是什么?这是躲着人家,不憋屈么? 大明刚开国,就这么憋屈,绝对不是这些武将能忍的。 不过今天并不是出国策,而是皇帝考较青年才俊选驸马。因此,他们几个武将全都看着,并没有说话。 朱元璋听了,并没有马上说话,看他表情,显然是在思考。 亭子内外,又一下安静了下来。 梅殷自认为他在前面的回答,并没有什么问题,或者比起张一凡的回答,要稍微逊色一点,至少人家拍皇帝的马屁同时,也在想着营救那些好官。 在这第二个问题上,他同样不想失分,更因为,他对李琪的话,非常不满意。 看到皇帝在那思考不说话,他就忍不住了,当即向朱元璋说道:“陛下,此乃误国误民之言也!学生敢问,如若真是如此做的话,大明沿海之百姓皆靠海而活,他们怎么办?” 说着这话时,看到朱元璋转头看向他,梅殷便慷慨陈词道:“学生以为,我大明兵强马壮,倭寇敢来,杀便是,学生就不信,我朝官军会杀不赢那些倭寇!” 他的这个话,极得几个藩王和曹国公的好感,一时之间,他们的脸上,都是浮现出赞赏之色。 但是,朱元璋却是微微皱眉,随即反问道:“那么长的海岸线,倭寇不知从何处登陆,如何防之?军队调动,粮草军饷,如何解决,这些事情,你想过没有?” “……”梅殷一听,顿时哑然。 这个时候,他到底还只是十六岁而已,虽有热血,但是经历不足,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不,李善长的脸上就露出了一丝笑意,似乎很享受眼下的这种局面。甚至他儿子,自然也是如此。 至于梅殷的老师宋濂,却是微微摇头:这个学生,还需要历练才好! 朱元璋见问倒了梅殷,就转头看向张一凡。 这个小子,经常有让他出乎意料之外的表现,那这个事情上,他会不会给自己什么特别惊喜? 心中这么想着,朱元璋便开口问道:“张一凡,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倭寇的事情,张一凡之前没想过,但是,借着前面李琪和梅殷说话的空档,他结合历史也是想了下。 因此,朱元璋这一问之下,他也能马上就回答道:“陛下,如若大明开国之初,兵强马壮就如此被动,一味防御的话,那以后怎么办?历朝历代,以军力而言,一般都是开国之初为最的。” 朱元璋听得很是有点意外,他从来没有从这个角度考虑过问题。此时一听之下,顿时若有所思。 虽然说在华夏的历史上,未必所有的王朝都是开国军力最强,但是大差也不差,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朱元璋自然不可能认为,他的朱家王朝就会是例外,会是一代比一代强。 那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如果他都这么被动防御,装作倭寇问题不存在,那以后他子孙的时候怎么办? 一旦涉及到朱家王朝的长久问题,朱元璋自然是最为重视的。 看到他非常严肃起来,在认真思考张一凡的提问,李善长顿时就急了。 他同样没有从后世的角度来考虑过这个问题,此时看皇帝的样子,他感觉又是张一凡给了皇帝更大的触动,这么一来,文武两途的回答,都是张一凡为最的话,大公主岂不是这个乡下小子的了? 说真的,李善长担心了,终于开口喝问张一凡道:“那你的意思,就是要和倭寇开战,难不成刚才陛下问梅殷的问题,你没听到么?陛下说话之时不专心,如此……可不好!” 他本来还想扣帽子扣得严重一点,但是马上又想起之前被张一凡怼过他造反的事情,因此,他还真有点怕了,临时改口,不敢说重了,免得张一凡真得又会怼得他下不了台。 朱元璋听到说话,斜了李善长一眼,然后看向张一凡,淡淡地问道:“太师所言不错,你对朕刚才所问可有什么见解?” 他并不相信张一凡是不专心没听到,更相信张一凡有自己的说法,因此就想听听看。叫天的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