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2 赋税一说 (第2/2页)
驳道:“所以,要修官道,朝廷没钱,就用征发徭役的方式来解决?这不是还是苦了百姓么!” “……”朱元璋一听,顿时语塞,怎么感觉有点绕了。 于是,他转头看向胡惟庸。 胡惟庸能当宰相多年,绝对是有他的能力,并且是被朱元璋认可的。要不然,他肯定保不住宰相这个官位! 朱元璋看向胡惟庸的意思,就是你来回答这个问题。 可是,胡惟庸一时之间,那想到什么好的理由,只能争辩道:“修官道也是为了百姓好,岂能说苦了百姓呢?” 对他,张一凡可不会客气,直接反问道:“那前元修黄河,应该也是为了百姓好吧?”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可是元末有名的口号,就是修黄河时候暴动的引子。 胡惟庸被他这么一呛,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张一凡并没有高兴,转过头,看向朱元璋,认真地说道:“父皇,朝廷不能没钱,毕竟朝廷要做事情,就一定要用钱。而这个钱,来自于赋税。只要把赋税的钱,多用在百姓身上,那就还是造福百姓,不一定是百姓的赋税重就受苦受难!” “赋税其实还是一种朝廷的手段!比如说,对于奢靡之物,朝廷可以加重税,最多是有钱人,享受这些奢靡之物的人多交钱而已。又比如说,对于民生物资,比如粮食和食盐等等,可以少交税,这样就能让百姓吃饱,也不用花费太多……” 朱元璋听着这些话,一直皱着眉头在思考,似乎是遇到了难题一般。 张一凡抓住了今天的机会,自然是想多讲清楚一点,便继续说道:“朝廷想鼓励百姓从事什么,就可以减少对应的赋税,比如种粮食;不想让百姓从事什么,又觉得不好直接禁止的,就可以加重赋税。比如赌场,风月场所等等……”zWWx.org 武英殿内,就张一凡一个人的声音,在那侃侃而谈。这种场景,真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张一凡说了一大堆之后,想了下,又转回原本的话题道:“就说向商人收税,商人从柳家村收到粮食卖到黄家村,肯定是因为商人从柳家村收到粮食的成本加上他的利润和朝廷的赋税,还能在黄家村卖掉才行。而黄家村的村民,如果觉得这个粮食太贵,他们就不会买。” “只要朝廷保证不是一个商人做这种买卖,不是他对这个粮食价格说了算,还有其他商人在卖,那么这个粮食的价格就不会离谱。从这点上来说,朝廷也要保证不是某个商人专卖,这就是对百姓的保护了!” “要不然的话,哪怕你加得税少,可这个钱是被商人赚去了,最终又不会像朝廷一样,又会去做一些修官道这样的实事,用回到百姓身上……” 听着张一凡的这些话,朱元璋对商人买卖的认识,真得受到冲击了。 原来这个买卖的背后,竟然也有这么多的门道? 他正在想着呢,就听张一凡还在对他说道:“如果父皇觉得商人这么赚钱会变得很富的话,还可以增加税种,比如说收入税。如果说普通人一年能赚二十贯的,那朝廷可以下令让那些一年能赚一百贯的多交十贯的税,一年赚一千贯的,一年多交一百贯的钱,让他们不至于富得太离谱。减少贫富差距的同时,朝廷还能多收到税去干实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问朱元璋道:“父皇,您说像这样的加税,可以么?” 朱元璋的屁股,是在普通老百姓一边的,对于商人,富户那些,肯定是没好感的。此时听到他这么问话,便点点头说道:“这样的税,倒是收得!” “所以说,多收税不一定是坏事,要看怎么收,以及怎么用这个税?”张一凡一听,立刻接过话题道。 朱元璋听了,苦笑了一下,这个女婿,真得是能见微知著,又能从柳家村的例子讲出一番大道理出来。等回头,就又要自己费脑子,想清楚之后看怎么用到国事上去! 不过他这么想着的时候,看到了胡惟庸愣在那,便开口吩咐道:“胡卿可否听懂了?” “微臣……好像明白了!”胡惟庸其实想说他还迷糊,但是看到张一凡在看着他,顿时就改口了。 朱元璋一听,便吩咐他道:“有关这个水泥的事情,卿再合计下,回头再给朕一份奏章!” 胡惟庸心中有点苦逼,但是也没办法,只好答应下来。 张一凡见此,便对朱元璋又说道:“还有一事想禀告于父皇知晓!”叫天的明初:开局救了个公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