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忆小区_第九十一章 高空抛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高空抛物 (第2/3页)

里的‘小妹儿’,指的肯定是珊珊。

    但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珊珊不可能是这帮熊孩子中任何一个的妹妹…给他们当姐姐都有点大了。

    这里是滨海城,滨海城老原住民的母语并不是普通话,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方言。

    虽然在现如今这年月,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也都开始说普通话了,但有很多很有方言特色的措辞,他们到现在都还在沿用着。

    这其中就有一个在一开始让我不太适应的词:小妹儿。

    但此小妹儿非彼小妹儿,她的发音是一声,写出来也不是妹,而是‘嫚’。

    单念这个字的话,和‘妹’的发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可是根据本地人的发声习惯,这个字一出口,必然是儿化过后的效果。

    再加上一点方言口音,在我这个外地人听来,妹儿,嫚儿,根本没有区别。

    而这个‘嫚’字和‘妹’的含义也不一样,它不是指‘妹妹’,而是用来指代一切女性的。

    比如像王权相那种气场强大的女人,在本地人嘴里,就是‘滨海大嫚儿’,这种称呼,能算是一种很有褒奖意味的认可。

    像珊珊这种年纪小一些的姑娘,就可以称之为‘小嫚儿’。

    除此之外,有时候走在大街上,我甚至看到过一些老太太用这个字眼相互称呼。

    换言之,这是一个本地人都认可的称呼方式,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女性。

    偶尔闲聊时,我也问起过老本地人史蛋蛋同学,为啥会有这么一个单独的字眼?既然发音都跟‘妹’一样,那为啥不直接用‘妹’字,你们这不是额外占用字典资源嘛?

    蛋蛋给我的答复是:我特么哪儿知道?从我出生起我们就一直这么叫,谁特么闲着没事儿会去查这东西是怎么回事?那不是脑子有病嘛?

    从蛋蛋这里得不到答案,后来有天我闲着没事,就查了查…

    当然,我是背着蛋蛋查的,免得他笑话我。

    查来查去,我终于找到一个最靠谱的答案,这称呼的来源,竟然能追溯到一百年前,滨海城打仗那会儿。

    当时滨海城一度被一个西方国家所占领,按这个国家的语言体系,我们中文里的‘姑娘’,翻译成他们的话,发音就是‘嫚挺…’

    而且这两个音的前一个音发音非常清晰,后一个音发音很轻,几乎能算是个语气助词。

    从那时起,这个字眼就开始在滨海城生根发芽,并逐渐确定成了现在这种发音。

    其实在我看来,这也能算是一种文化入侵,而且是挺成功的那种。

    不过本地人显然不这么想,毕竟除了我这种闲人,没谁会真的去查这种事,而且在使用这种称呼时,也没人会联想到那场战争,更不会有人因为那场战争,才故意这么称呼别人。

    所以就相当于,在现代人眼里,这东西已经成了滨海城方言里的一大特色了,是充满地域意味的,跟那个入侵过滨海城的国家,已经完全没有关系了。

    入侵的文化被我们同化,最终成了我们自己的东西,这么一想,好像我们才是胜利的一方啊。

    除了对‘小妹儿’的重新理解外,我忽然发现,要是按本地方言的习惯,这两句歌词里的其他一些内容,也可以重新理解。

    比如小孩儿鬼的‘鬼’字,如果抛开安宁哥之前给我讲的平安里闹鬼的先决条件,这个‘鬼’字,完全可以理解成另一个意思,就是淘气。

    ‘小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