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_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体国侯于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体国侯于赵 (第4/5页)

成化年间,不得不再组建京营,对其犁庭扫穴,才安稳了几十年。”

    “林纂修的意思是,咱们把京营解散,然后任由入寇,直到京师被围困,下令天下勤王?这可是嘉靖二十九年,和隆庆元年发生过的事儿。”

    林偕春只觉得自己额头上都是汗,这小皇帝实在是太难糊弄了。

    “陛下,臣以为国用大亏,再养京营,实在是靡费过重,也是为朝廷着想,还请陛下明鉴。”林偕春已经麻了,只能发动了我也是为了大明国朝!

    朱翊钧嗤笑一声说道:“你知道为什么财用大亏吗?以隆庆五年年末为例,是岁,户部计天下户口田赋之数,户仅一千万八千八百零五户,丁口止62537419人,田地四百六十七万七千七百五十顷一十一亩有奇,洪武元年,咱们可是有八百多万顷,到了隆庆五年,坏了,只有467万顷了。”

    “你知道为什么国家财用大亏了吗?你是不知道,还是本末倒置、因果颠倒来糊弄朕来了?”

    自从孝宗皇帝以来,朝廷都是按着467万顷收税,朝廷没钱是因为税基萎缩数十年,所以才养不起京营,而不是因为养了京营,而财用大亏。

    朱翊钧打量着林偕春,他在判断,林偕春到底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在糊弄他这个小皇帝。

    只是看了半天,朱翊钧终于确定,林偕春可能真的是这么想的,就是养京营导致了财用大亏,而让乡民联防,下诏勤王,是个省钱的好办法。

    省钱是真的省钱,就是省着省着,把朝廷给省没了,把皇帝的脑袋也省没了。

    “林纂修读史书吗?”朱翊钧发出了一句灵魂拷问。

    林偕春万般无奈的说道:“臣不读史。”

    “那怪不得不知道呢。”朱翊钧恍然大悟,原来是不读史,才出现了这种认知上的差距。

    大明的风力舆论里有一种非常强劲的史学风向,那就是只需要读好四书五经,天下万事即可成。

    这种社会现象,被后世命名为理学、心学化用史学,就是以理学或者心学的道理去理解史学,甚至干脆不读史,反正科举不考。

    四书五经就完全够了。

    到了嘉靖年间,能读到正史的,都寥寥无几,甚至连翰林都读不到全编,只需要学四书五经就够了,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是未尝睹全史,只需要学好四书五经就够了,为何要读史书呢?

    此时仍在大宁卫督军的梁梦龙,感慨于这种现象,专门整理史书,编了一本《史要编》,这也是在张居正的要求下编纂的,主要给小皇帝当教材用,小皇帝是肯定要读史的,作为帝师,张居正对皇帝的教育工作格外看重。

    万士和听闻陛下问出了这句话,心中那是百感交集,他刚当礼部尚书的时候,也是被陛下摁着头骂,差点被骂到自杀。尤其是关于嘉靖、隆庆年间的历史问题,万士和是真的不知道,被小皇帝引经据典,参考历史案例,摁着一顿猛捶。

    “朕用的《史要编》,林纂修也抄一份,好好看看吧,唉。”朱翊钧连连摇头,林偕春是翰林,本身也参与到了明穆宗和明世宗实录的编纂之中,不读史,或者不用读史的风力舆论可想而知。

    “臣谨遵圣诲。”林偕春跪在地上见礼,他都不知道英宗天顺年间,京营被解散过,后来情势所逼,再次建立,这个基本史实,他都不知道,那就不用讨论更多了。

    朱翊钧的手摸向了下一本奏疏,开口问道:“御史周良寅在不在?”

    “臣在。”周良寅从殿外匆匆上殿,见大礼俯首说道:“臣在。”

    朱翊钧看着奏疏,颇为肯定的点头说道:“尔等上奏来说,迁安伯和宁远伯在塞外作战,恐难参详其功,有杀良冒功之嫌疑,也的确如此,那就尔等十几个联名上奏的御史,一起去一趟大宁卫,由喜峰口出关,至广宁卫,再从广宁卫前往平虏堡,阅视一二。”

    “把人头一个个的点清楚,然后上奏来看。”

    周良寅吞了吞喉咙说道:“陛下的意思是,让臣去边方阅视?”

    朱翊钧点头说道:“对啊,你们十几个御史既然疑惑,那就亲自去看看,也算是有个结果不是?先生,让文渊阁拟旨,今天就出发。”

    “陛下饶命啊!”周良寅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