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莫名其妙的匈奸--匈奴王允 (第4/4页)
蹄踩死。之后,西晋其他各路勤王部队陆续到达,刘渊被迫退军。 西凉军惊人的战斗力,也在历史上留下了“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威名。后终因大势所趋,北宫纯投降了匈奴刘汉政权,但一直“身在胡营心在晋”。 靳准政变,匈奴人内乱,北宫纯认为复晋时机已到,立即号召汉人起义,在东宫构筑了军事防御堡垒。然而,让北宫纯大失所望的是,响应起义的汉人寥寥无几,起义被靳准轻松剿灭。 一代名将北宫纯,以死报国,也没能唤醒懦弱的汉人们。 北宫纯的西凉军战力再强,也毕竟只是小股部队,靳准叛乱时,低估了一股最强的宗室力量。 刘曜,镇守长安的匈奴中山王。刘曜闻中央有变,立即亲自率军自长安出发,直赴平阳平叛。 大军行至赤壁(今山西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时,遇到了从平阳逃出来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二人灰头土脸、气喘吁吁的劝谏:刘氏宗室已被屠戮殆尽,只剩下中山王了,您赶紧称帝吧。 作为硕果仅存的刘氏宗室成员,刘曜毫无障碍、也毫无心理负担的称了帝,改国号为赵,定都长安,改元光初。 等等,改国号为赵?作为继位的刘氏,刘曜为何不继续以汉为国号?原因值得推敲: 一是,西晋还在的时候,匈奴人刘渊只能通过掩盖种族身份、定国号为汉的方式,才能团结汉族人,一起来打击西晋(禅代自曹魏)的合法性。如今,西晋灭亡了,国号汉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且,改国号为赵,又转而可视为对西晋的继承,有助于取得对晋朝仍怀有感情的晋人的支持。 二是,自己的一个强大潜在对手正占据古赵地,提前定国号为赵,万一此对手称赵王,也正好否定他的合法性。为何?我是赵皇,你是赵王,你永远是我的下属。可见,刘曜此时的汉化程度也已很深。 刘曜抢注驰名商标所针对的这个潜在的对手,自然就是石勒。刘曜称帝,封名义上仍受匈奴刘汉政权管辖、驻守河北的石勒为大将军,两军成犄角之势,进攻平阳。 虎狼之师压境,靳准心里很清楚,自己手下这帮花拳绣腿的禁军、内务部队、宪兵部队,根本不是刘曜、石勒所部实战中刀头舔血淬炼出来的野战军们的对手。 先派人去刘曜军中讲和试试吧。刘曜的答复:回去转告靳准,刘粲乃lua 伦的无道昏君,靳准杀之有功无过。只要靳准投降,便算靳准有拥立我当皇帝之功。 投降输一半,这看起来是个很好的条件,大傻都能接受。靳准却不接受,他只答应讲和,不同意投降。 为什么? 原因很现实,刘曜的母亲和亲哥哥,都被靳准处决了。如果投降,后果可想而知。 然而,套用蒋中正的一句名言:战场上打不赢,谈判桌上能谈来什么?靳准还在纠结中,有人却不给他纠结的机会了。 靳明,靳准的政变同伙、从弟,靳准一手提拔的车骑将军。大难当前,血不再浓于水,有血缘关系的人也照样会给你放血。319年,靳明砍了堂哥靳准的脑袋,准备投降刘曜,见面礼很重--除了堂哥的人头,还有,传国玺。 万年公章的诱惑力是致命的,有个人听说靳明要献传国玉玺,顿时心急火燎,快马加鞭急驱平阳,也想要。此人,当然就是怀有异志的石勒。 听说石勒攻平阳,靳明急忙向刘曜求救。刘曜派军队迎回靳明,平阳一万五千余名老百姓也归于刘曜。投降归投降,杀母弑兄之仇不共戴天,不能不报,刘曜将靳氏全族老小尽数斩杀。 至此,靳准之乱结束,也留下了五胡十六国历史上诸多未解之谜。关于这些谜团,老王还是坚持认为,靳准诸多反常之举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磅礴浩瀚的汉文化已深入定居中原多年的匈奴人的骨髓,并在他们心中扎根发芽,他们以汉为正统,行动也已自发、自觉的受汉文化的指导。 靳准之乱,也给后世留下两点启示: 其一,封建皇权社会下,无论多强大的政敌,即使政敌是宗室大家,只要你借用了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力量,哪怕是矫诏,一切政敌都可被消灭。这就叫四两拨千斤,丑女皇后贾南风用的也是此招。 其二,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是想的美,最困难的事情是配的上。利用皇帝丈人的身份控制朝政可以,然而,要想篡位,篡位后守住江山,还得靠硬实力。这点,杨骏、靳准都是失败者,而两百年后的另一个皇帝老丈人就做的很好,他的名字叫杨坚,这点,后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