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庙堂江湖 第七十章,青年一代的盛宴 (第1/3页)
庆元帝能在十国纷争当中脱颖,他深知割据地方政权的必要,重画天下为二十五路,每路分行政、监察两区,由中央集权掌控,每州之地设知军、州牧,分管军、民两政,设转运使暂管财务,由刺史监督军民财三政,另立通判一职再监督辅助。 昔日的实权节度使,藩王,这些世袭土皇帝也成为有名无实的荣誉爵位。 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掌控,让庙堂那群儒生士子得以鸡犬升天,豪言自夸“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人佳句,连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碰见舞刀弄棒也会轻蔑一句“武夫”来自证清高。 文人在当朝达到空前繁茂,庙堂随便一位丢出去都能砸倒大片地方官吏,同等级别文官又比武官自贵三分。 青州知军王崇礼便是其中之一,早年在朝廷三司使担任副使,后因朝局混乱,被太子力保出京,来青州这块地方担任知军州事一职,算是太子远投的一枚棋子,以此来牵制偏向诚王的镇北六狮青州边军。 边军与厢军不同,一个是朝廷禁军编制,直属皇帝,一个是地方野战军,由各州管制,虽然当朝皇帝抑武扬文,但对他直属机构的禁军还是颇为偏袒,毕竟这才是他稳固皇权内外的后盾,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利剑,能给的从不手软,这种嫉妒偏差也促使地方厢军挤破头往禁军阵营钻,入列者皆是骄兵悍卒当中的精英,那里也是当朝唯一靠关系进不去的机构。 相比之下,宦官跟庙堂三圣两个亲信机构幸福太多。 说来也可笑,三年前青州厢军与边军还同睡一榻,共饮一壶,可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缘故,上一任知军州事范伟是知枢密使事范施杰胞弟,而枢密院亲近诚王,边军跟厢军自然亲如一家,他三年前调回京城,由太子提拔的王崇礼填补,两党自然不对路子。 白马白甲的青州边军少将贺少州也正巧看不惯文臣儒酸臭,如此,青州边军跟厢军三年都互不往来。 王崇礼掌管青州厢军三年也是过的小心翼翼,生怕出了岔子给太子添麻烦,好在子嗣王丰争了口气,在青年一辈当中出类拔萃,即便当朝少了子承父业的世袭,以王丰才干也可单闯一片不输于他父亲的功勋,文能进仕途,武能入禁军之列。 若要在文武两者做个选择,王家父子定会选后者,那里才是太子最缺的心腹之地,正因王家父子懂得主子所需,太子才力保王崇礼这枚棋子担任青州知军,此地离京城不远不近,皇帝能瞧见,借此让王丰崭露头角,靠本事闯入禁军之列。 下午申时刚过,春阳偏西,王家府邸后院山丘凉亭摆着硕大实木圆桌,此亭名叫“揽景亭”,俯瞰四方能将后院各景尽收眼底,左观波光粼粼巨湖,右赏开遍数里的果园花圃,前有梅兰竹菊四处石林假山,后可眺热闹烟火集市半条街。 王家府邸可谓在闹中取静,城中探幽,如此规模的府邸在整片青州也难寻第二处。 即便是那州牧吕游,刺史徐梁,两位大人府邸都没如此阔绰,并非两位贤良谦让,这一切都托前任知军范伟福气,他在任那几年,与边军是一家,又体恤百姓,深得军民两心,青州百姓无以报答;只得将府邸一修再修,一扩再扩,与他同级别的刺史跟州牧念在他背景跟惠民之利,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达到如今这般规模,可他本人还没住热乎就被调回京城,让王崇礼捡了便宜。 捡便宜的知军州事王崇礼今日府邸异常热闹,汇聚数十名青年靓女,在硕大后院各处赏景观花,石林信步,或是在阁楼登高,六角塔博览群书,个个气度卓越不凡,眼眸傲然绝尘。 一直在府邸门口蹲着的仆人见街头冒出浩浩荡荡一撮人影,走近些一瞧正是王家兵卒服饰,立马起身,急得连屁股灰都不成拍一下朝内堂跑去汇报:“老爷,少爷回来啦!” 嗓门儿出奇的大,惊得内府几位饮茶洽谈的中年齐齐皱眉,只感觉耳膜嗡嗡响,下一刻又换上欢喜笑脸,不是对仆人宽容,而是听到他汇报“少爷回来啦!”。 几个中年人当中长相最霸气的男子哈哈起身,正是王崇礼,明明是个文官,却长了副比武将还威严的面孔,他对另外几个拱手道:“吾儿回府,几位稍等。”,甩着红色圆领大袖衫直奔大门口迎接爱子回府。 被晾在一边儿的几人也没觉得奇怪,了解王家父子都明白,王家父随子贵,若不是他这个儿子,恐怕到现在王崇礼还在三司使过着勾心斗角从四品官吏生活,不论是官衔品级还是实权威望,这一州之地的正三品“权知青州州军事”可比三司使从四品京官强多了,虽然官衔上加了个“权”字,代表暂时接管之意。 官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谁不是“暂时”,以王家父子目前局势来看,太子若不出意外,王家准定稳步升迁,这种锦上添花的事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