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成为赵高后,始皇帝重生了(四十四) (第2/2页)
对他失望。 可赵府令不一样,他下意识的相信,无论他说出的话多么惊世骇俗,赵府令都能很好的接受,并且能给出他一针见血的建议。 赵府令在他心中,亦师亦友。 荪歌心中如惊涛骇浪,却又止不住的欣慰。 所以,这便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沟相结合的雏形吗? 虽说这个过程如何把握还尚不可知,但终将影响华夏数千年。 扶苏,扶苏,盛名之下无虚士。 这样的小崽子还真是一如既往的让她眼馋啊。 见荪歌久久没有开口,扶苏忐忑更盛。 “赵府令,我说的是不是过于理想过于天真了?” 挫败感瞬间涌上扶苏的心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自从他从赵府令口中听到那个故事,就心心念念希望大秦能够更好。 可,他能做的好像很少很少。 身为大公子,他不是父皇满意的继承人。 他也无法像有谋圣之称的张良一般运筹帷幄,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也无法像少年成名将士敬重的韩信一般手握数十万大军开疆扩土。 好像,他空有大公子之名,却对大秦无任何实际贡献。 “自己想到的吗?”荪歌似唠家常,轻声问道。 “扶苏,莫要妄自菲薄,你给了我最大的惊喜。” 扶苏灰暗的神情消失的干干净净,眼睛闪闪发亮,仿佛能驱散所有的阴霾。 “这几年来,我通读了儒家和法家的典籍,不对,应该说儒法道墨,诸子百家的思想我都涉猎到了。” “各家思想,各有所长,却又不能完全照搬,否则于大秦而言又是一场祸事。” “于是我便换了一个角度,结合大秦蒸蒸日上的国情,考量各家学说中可用的思想,深思熟虑下,大秦若想长远发展,单凭法家严刑峻法行不通。” “您之前曾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一味强制压迫,长此以往反抗必生。” “而儒学的教化,能很好弥补法家思想的短板。” 扶苏看着荪歌的眼睛,侃侃而谈。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对,就是这样的感觉。 荪歌心中滚烫,为这样的扶苏感到自豪,也为自己最开始对扶苏的偏见感到羞愧。 “大公子,你所言,仆赞同。”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和德治两手抓,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公子的贡献,不仅仅之于大秦,甚至之于未来数千年都足以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大公子在钻研时应切记,法律与教化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 “其中,法的威严和权威,不可亵渎。” “大公子研究若有所成可尽告于仆,陛下那里仆去说服。” 只有经历过后世,方知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理念的提出具有怎样划时代的意义! “大公子,没必要与张良韩信相比,你就是你。” “你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耀眼夺目。” wap. /109/109812/28467247.html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