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92章利益是罪恶的深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章利益是罪恶的深渊 (第2/2页)

国与齐国的断交做得不彻底。

    为了彻底与齐国断交,迎合张仪,楚怀王表演了一出狠毒的戏,恶言恶语地辱骂齐王。楚国已经和齐国断交了,使臣不能随意出入齐国。为了进入齐国,楚怀王派遣勇士到齐国,强行借用齐国的符节。

    勇士持节过关,像泼妇骂街一般辱骂齐王。出动勇士,强借符节,恶言辱骂,只有一心趋利的楚怀王会这么做。

    士可杀,不可辱,身为国君,更加不能受辱。楚国无故断交,为了合纵大业,齐王一直在隐忍,没想到楚国居然越发得寸进尺。

    如果这样的丑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楚怀王的表演踏入了齐王的禁区,为了报复,齐王不惜破坏合纵。

    齐王砸碎合纵的符节,低声下气地巴结秦国。秦、楚、齐三国的关系发展至此,优势、劣势易位,秦国暂时退出,静观楚、齐相斗,坐收渔利。

    刚开始,秦国的目标是齐国。然而,头脑简单的楚怀王被张仪玩弄于股掌,一步步将楚国带入众叛亲离的悲惨境遇。

    都说张仪的舌头是祸根,其实应该说,张仪的舌头是祸源,楚怀王才是祸根。

    楚国使者在秦国等了100多天,楚怀王那边催得急促。待使者终于逮到张仪后,死活不放,要求张仪兑现诺言。

    张仪告诉他们,说他会兑现割让六里土地的诺言。楚国使者一听,目瞪口呆,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使者回报说张仪只割六里地,楚怀王大怒,想要发兵攻打秦国,他还没发现自己仍被张仪牵着鼻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子转。楚国国力不及强秦,派军进攻秦国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再说,齐国无缘无故被楚国恶言辱骂,恨不能将楚怀王生吞活剥。如果楚国卷入战争,齐国必定趁机报复,那时楚国必然腹背受敌。

    见国家大祸临头,陈轸再次奋勇直谏。陈轸说,秦国实力雄厚,攻打秦国有弊无利。与其出兵秦国,不如割让土地求和,联合秦军攻打齐国。

    如果楚、秦合军一处,齐国不能抵挡,一定会割地求和。楚国割地给秦国,再割齐国的地弥补,以地补地,楚国受损不大。陈轸洞悉时局,知己知彼,办事稳妥可靠。然而,此时的楚怀王仍不用忠言,一意孤行。

    楚怀王调动大军,以屈匄为将军,浩浩荡荡地进军秦国。打仗讲求的是实际战斗力,而不是表面的风光。楚国军队浩浩荡荡,气势骇人,然而,楚军只是空有其表,并无真正的作战实力。

    国家崛起后,秦军南下征讨蜀国,多次出军魏国,军队的战斗经验丰富。相比而言,楚军逊色很多。首先,秦人以耕战为业,兵士是靠打仗吃饭的专业人才,战斗力很强。楚国军队平时耕田种地,急时参加战斗,专业素质不如秦军。

    其次,秦国军队久经战阵,饱受磨炼,斩杀敌人越多封赏越厚,以战斗为乐;楚军却害怕战争,厌恶打仗,士气不如秦军。

    最后,这些年来,秦军战斗,百战百胜,敌人望风披靡,楚军早就震慑于秦军的威势。只与秦军交战,楚军也并无胜算的把握,何况另有齐国支持秦军。齐国加入战斗,不仅使楚军的战斗力相对削弱,更凸显了楚怀王的暗弱无能。

    齐、楚联盟天下皆知。楚怀王听信张仪利诱之言,见利忘义,公然辱骂齐王,这有损他的国君形象。国君无能至此,有力量、有谋略的人绝不肯为这样的人卖命。

    外有外患,内有内忧,楚怀王无能,必定不能保全国家。

    秦、齐联军,分两头攻打楚军,楚军不堪一击,被斩杀8万多人,大将屈匄战死,丹阳、汉中等地被抢夺。这一仗打下来楚国元气大伤,百姓困顿,军队疲弱不堪,民不堪命。

    国家遭受战祸,民不聊生,楚怀王不但不知自省,反而大喊大叫,声称要报仇雪耻。然而,报仇讲求实力,没有实力,纵然雄心比天高,仇仍然不能报。

    当时秦孝公继位后,立志报复魏国,广招天下贤才,任用商鞅改革,经过十多年才积蓄出报仇的能力,楚怀王却并无此耐心。

    第一场战役惨败,楚怀王不知吸取教训,仍一味死缠烂打,再次调集大军反扑。

    秦军锐气当头,秦惠王正想一举歼灭楚军,彻底击毁楚国,使它没有争战天下的能力。楚怀王开动大军倾巢而出,正合秦惠王心意。

    楚军来势凶猛,秦军更加凶猛,因为多来一个楚军,秦兵杀敌立功的机会就增加一个。秦、楚两军在蓝田(今陕西蓝田西)相遇,拉开阵势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阵地战。

    秦军盼望杀敌立功,楚军渴望杀敌报仇,因此秦兵不放过楚兵,楚兵也不饶恕秦军。大军混战,杀声震天,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尽管人多势众,报仇心切,楚军还是惨败。楚军大败后,为了社稷安危,楚怀王不得不割地求和。

    (本章完)

    /104/104501/28130919.html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