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3章赵括悲剧性一生前兆 (第1/2页)
历史记载,赵括死于公元前259年,他几乎是伴随着赵奢的崛起而屡次现身。因此可以说,赵括的前半生是一直走着上坡路的。赵军在赵奢的带领下,所向披靡,未尝一败,天下之人有目共睹。赵括的才干不仅不输于其父亲赵奢,甚至在谋略方面还要略胜一筹。 从麦丘之战开始,赵括就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其父亲赵奢的配合下,其声名日盛,得到了赵王的青睐。后来的阏与之战,赵奢将要发兵阏与之时,还不忘向自己的儿子请教,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解阏与之围。 赵括再一次展露了自己纵论江山,运筹帷幄的绝世才华。当时负责攻打阏与的秦国将领是名将胡阳。胡阳乃白起所看重的秦军将领,善于用兵。赵军虽然兵锋强劲,更有赵奢为将,但必胜的把握却是半点也无。而且秦军挟军士之悍勇、将领之谋略、霸国之气势,充其量算,赵军只有一半的胜算。 于是赵括对比两军的优势、劣势以及当前的战争形势后,向赵奢进言:当前秦军名义上是先攻取韩国的阏与,实际上是想通过占据阏与,迫使韩国与之结盟,再借韩路攻赵。昔日,晋国诱骗虞国借道,一石双鸟,不仅通过虞国攻灭虢国,还顺势剿灭虞国,是为假途灭虢。韩国很担心自己也会被秦军顺手牵羊,秦国素来无信义,如果因为贪图赵国的国土,而招致亡国,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 反观秦军一方,通过对韩的连年攻击,即使能够迫使韩国成为他的盟国,也无法令反复无常的韩国在侧面有效地呼应秦军的进攻。因此可以说,秦、韩两军实际上是互有顾虑。秦军千里攻阏与,利在速战。赵军千里救阏与,一样也要寻求速战,但是关键时刻,秦赵两军还需要比拼一下耐心。赵军应让秦韩两军加紧攻伐,以分散秦军对赵军的注意力。只要秦军心生恐惧,就会萌生退意,那他们就一定比不过赵军,会更加急切地要寻求速战速决。赵军此刻,只需要示之不能,专心设防,便能够给秦军造成赵军暂时无力解救阏与、不敢攻击秦军的假象,使秦军放松警惕。此时,赵军再趁其不备、火速突袭,则秦军可一举歼灭,阏与之围随之可解。 于是,赵奢一面派人潜入阏与,告诉守阏与的军队,赵国大军将至,阏与之围在一个月内必解,请他们务必坚守,以待时变。另一面,选拔一批骁勇善战、机智果敢的队伍,暗中插入秦国与韩国的军队之间,遇到秦军则化作韩军攻击,遇到韩军则化作秦军攻击,一打就走,绝不恋战。这样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来秦国与韩国两军必定会死战到底,无论最后战争胜负如何,秦国和韩国在短时间内,都难以结成联盟。 由此而观之,历史上所谓赵括“纸上谈兵”,似乎有些言过其实了。 反观赵奢,能够成名,不仅依靠其审时度势,料敌后动的军事才能,还依赖于其身经百战、九死一生的经验,他虽然在战略制定上,比之赵括要略逊一筹。但论及对战争本身残酷与艰难、认识与认知、体会和体验,则非赵括能及了。前面就提到,赵奢其人,只要遇到赵王的赏赐,从来不藏私,而是直接散尽财产,给自己的部署和士兵,由此而产生的效应是巨大的,军中与其亲密者,不下百八十人,肯为其效死力者,不下五六十人。但并不能就此认为,赵奢为将,便是一味地关爱士兵、收揽人心。赵奢治军,素以军纪如山、铁面无私而闻名。这一点,从他在阏与一战中,下令不许人擅自谏言,一人犯禁被诛杀就能够很好地体现。此外,赵奢还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策略,如许历触犯军纪,向赵奢进言,最终不仅免于责罚,还得到重用。这些,都是赵奢之子赵括万难企及的。 由此似乎已经决定,赵奢与赵括的最终结局。 经历了两次战争的胜利,从小学习兵法、善于谈论兵事的赵括,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