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148章世事变幻无常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8章世事变幻无常 (第1/2页)

    看着眼前秦昭襄王用羊皮写就的诏书,白起的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这秦昭襄王一向英明过人,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大好良机,怎么能够白白放过呢?如果此时不趁势灭掉赵国,不消数年,满怀着对秦国仇恨之心的赵国新一代便会成长起来,成为和当初的赵军一样强大的军队,到时候再想灭亡赵国,谁也无法保证还能找到如现在这般的天赐良机。如果眼前不灭亡赵国,那么秦国一统天下的凌云壮志便很可能变成镜中花、水中月。

    直到有一天,在回返咸阳的途中,白起听说,苏代竟然收了赵孝成王的重金,并来到秦国面见了丞相范雎,挑拨离间两人的关系。范雎害怕他的功劳高过自己,以至于失去他现有的地位,所以便向秦王献谗言,劝秦王退兵。白起知道自己被召回的原因肯定没有表面上这么简单,背后一定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原因。于是,白起到了咸阳宫,向秦王一问究竟。

    秦王首先告诉他,是出于对整个国家的考虑,让秦军休养生息才有实力应付其他国家。白起心中充满疑惑,这可能是秦王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是绝对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白起的心中,其实已经很明了,或许秦王是害怕自己功高震主。然而他不敢确定,直到秦王提及范雎来见过他,白起心中已明了,顿时哑口无言。

    白起甚至没有告退,便悄无声息地走出了咸阳宫。他意识到,自己把一生都献给了秦国,到头来,却是招致范雎的谗言、秦王的猜忌。白起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因而永远无法理解秦昭襄王和范雎的那些政治等方面的考虑,他知道,自己一生恐怕再也没有了出头之日。如今大局已定,秦军只需要如同王翦、王龁、司马梗等一般的将领,就能够让秦军变得逐渐强大。

    如果说在此之前,白起对于范雎还只是不屑与之计较,那么到了现在,他的心中则产生了一丝愤恨。因为秦王是秦国的主人,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白起无法将怨气发在自己的主人身上。于是,害得白起最终不能建立盖世功业、实现天下一统的人,很容易便从秦王身上转移到了范雎的身上。甚至整个秦军都认为,范雎是个小人,由于嫉妒、不服气白起,为了一己私利而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秦昭襄王和范雎为了秦国的长远大计着想,不得已要侵犯白起所在军队集团的根本利益。这个集团要求秦国在对外战争中,以武力歼敌为主要的或唯一的手段,从而为军人创造立功升迁的机会。而范雎和秦昭襄王不同,他们站在更加高远的位置来看待对外战争。在国际舞台上,光靠战争是远远不够的,政治和外交手段,是实现国家理想必不可少的。而白起的战争,只是实现一统大业之理想的其中一环,秦国断然不会为了单单考虑白起的利益而放弃国家的利益,因小失大。

    当白起的军队怨声四起的时候,范雎就成了秦王的替罪羊。范

    (本章未完,请翻页)

    雎知道,如此下去,自己终归难逃白起集团的围攻,秦王是不会手软的,他乐于看到自己和白起斗下去,只要不威胁秦国和秦王的地位就成。为求自保,范雎最终决定,既然自己和白起已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对立状态,何不彻底将他扳倒?否则一旦他日国家再需要白起之时,就会是自己的遭殃之日了。

    于是,范雎开始为白起的倒台、为自己的将来密谋筹划着。但是现在白起的声望依旧如日中天,平白无故地找白起的麻烦,无异于是自找没趣。

    但果放任这种将相不和的局面一直上演,则秦国就会在一次次萧墙之争中,面临衰落的危险,这是范雎、白起和秦昭襄王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而另一边的赵国,赵孝成王终于安心地舒了一口气,这苏代还真是厉害,携带着赵国一点金银财宝前往秦国,三言两语之间,就让秦军退去。即使是廉颇手握百万雄兵,怕也没有这么容易吧。

    公元前259年正月,就在家家户户欢快地庆祝着新年新气象的同时,赵国和秦国也达成了最终协议,赵国同意给秦国割让6座城池,秦国和赵国暂时性修好。虽然协议上说的是永久性修好,但是谁都明白,一旦秦国国力稍稍恢复,就必定会卷土重来。

    这一年的春节,无疑是秦昭襄王最高兴的一次,秦国国运昌隆,假以时日,秦国必定能够一统天下。只可惜,秦昭襄王明白,自己已经老了,或许这个愿望,还需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