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再造中华_第331章 麦莲抵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31章 麦莲抵穗 (第1/2页)

    历史上,美国驻华专员麦莲是个有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他于1853年担任驻华全权委员,之后担任美国驻墨西哥、法国大使,最终在法国定居、终老。他还担任过美国众议院议员、民主党主席,曾任马里兰州州长。

    麦莲时年38岁,被民主党视作政治新星,却在访问太平天国、清国时碰了一鼻子灰。在上海盘桓数日后,麦莲走访了上海附近的美国侨民,对满清、太平天国失望透顶。

    最后,他把希望寄托在越国上,乘船来到广州,下榻于花旗酒店。这家酒店属于美商旗昌洋行,算是广州的高级酒店了。

    到了酒店房间,麦莲惊讶地发现,房间里的铺陈已经完全西式了。

    弹簧铁床、梳妆镜、抽水马桶、写字台、钢笔、明生灯……一开始,他还误以为自己是在美国呢!

    房间书架上放着几本小册子,有旗昌行的宣传册、广州人文地貌的介绍、越国的工商业政策读本等。

    随行翻译名叫丁韪良,是个中国通,可以熟读经史子集。在此之前,他曾担任前任专员马沙利的秘书、翻译,对越国的现状颇为熟悉。

    马沙利与麦莲交接过工作后,已经去了日本,会同佩里将军逼迫日本开国。

    丁韪良随手翻起了小册子,一边向麦莲介绍起来。

    这个其貌不扬的丁韪良,在华夏近代史上也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1850年来到中国宁波传教。

    在晚清,丁韪良是个首屈一指的“中国通”,精通经史子集,可以熟练地书写文言文,会说上海话、宁波话、北京官话。

    丁韪良在华夏生活了66年,死后葬于北京,是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他曾担任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30多年,为清廷官方培养了许多教育、外交人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中西文化的桥梁。

    有人认为他是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因为他担任了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这种说法尚待考证,但他创办了北京崇实中学,即现在的北京二十一中,也算是北京名校。

    他还曾翻译《万国公法》,担任清廷在国际法方面的顾问,得到满清二品文官官衔。中国第一代外交人才,如陆征祥、汪凤藻、荫昌、杨兆鋆等,大多都是丁韪良培养出来的。

    但是,丁韪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担任麦莲的译员,逼迫满清签订中美《天津条约》。他仇恨义和团,主张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甚至建议美国军事占领海南岛。

    此时,丁韪良看到一本名为《健全法律体系,推进依法治国》的小册子,忍不住对麦莲说道:

    “麦莲先生,你能想象得到吗?军政府居然在推广西式法律。他们的法律有板有眼,模仿的是法国大陆体系的法律,与我们海洋法系不尽相同。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越国大理院,相当于我国最高法院,有一名大法官是美国新教传教士。他叫马修,受美国长老会派遣,在广东传教十余年,后来追随了越王杨烜。”

    麦莲颇感意外,问丁韪良道:

    “马修这人怎么样?有可能为我们联邦政府服务吗?”

    丁韪良说道:“马修是个虔诚的新教宣教士,早年走的是底层传教路线,免费为老百姓看病,借机传播新教。他是个世界主义者,认同华夏的大同社会理想,不大可能为联邦政府服务。

    “在广州近郊佛山镇时,马修身穿华夏传统服装,下水田和当地农民一起劳作,受到官民拥戴。走在大街上,要是不注意,还以为他是个当地老农民呢!

    “除此之外,此人学贯中西,精通医学、法学、汉学。但他已经年逾五十,身体多病。杨烜在广州起兵造反时,马修追随了他。现在,军政府任命他作大法官,着实让人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