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第104节 (第2/2页)
诉:“那您之前还给我准备了软垫。” 燕老提起那个就又气又笑,反问:“那软垫不是被你当坐垫了吗?倒是我替你试了试。” 他有些明白,为什么姜武嘴里老喊臭小子了。 顾璋想起那日推门的惊愕,也有些不好意思道:“师父干嘛自己试?我跟您说,以后这种事,喊姜武叔!他皮糙肉厚,不怕!” 姜武:??? 亏他这段时间操心劳力,今日还助推了一把,臭小子就是这么报答他的? 他皮笑肉不笑道:“你小子习武的时候皮紧着点,我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皮糙肉厚。” 顾璋连忙转身告状:“师父,你看他!” 这是赤果果的威胁! 燕老笑起来。 姜武沉闷的性子,都被小石头带活泛起来了,今日在学堂那话,从前可说不出来。 “你们的事,我也管不了喽。” 姜武拎起顾璋,往演武堂走:“休息了这么久,我看看你有没有退步。” “救命啊!会出人命的——” *** 燕老致仕时,新皇多次挽留。 还是太医下了最后通牒,说他若再忙于政事,奔波劳累,日后可能都无法走路,这才放他致仕。 燕老几十年的遍布整个大宣朝的政绩,足够让人留有深刻的印象,余威久久不散。 虽离开朝堂,但朝堂中处处有他的影响。 如今早朝上,一封兄替弟奏的奏折,重新唤起了文武百官的印象。 “一整个村子均产两石?” 连明盛帝都有些惊讶了,他不是那种不识五谷的皇帝,皇庄中的田地,他每年都会抽空去耕作。 肥沃的土地,派人精心照料,皇庄里的麦子,也从没有过2石的产量! 他下意识有些惊讶,觉得不可能,但若是假,怎敢千里迢迢,用五百里加急往京城送? 而且……赵旷想到小石头,心中第一反应竟不是质疑,而是隐隐有些期待。 百官也都惊骇,他们觉得燕老、燕家不会无的放矢,但此计竟然由一个十一岁的小秀才提出来,是不是有些太骇人了些? “我记得燕老这个弟子,十岁童生,十一岁秀才,虽天资聪慧,可会不会有些太小了?” “竟然才十一岁吗?岂不还是个孩童?” 百官相互看看,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撼。 明盛帝开口道:“此子确实不凡,诸位爱卿有所不知,此前龙骨车、……如此种种,皆有小,顾璋功劳,朕还曾赐他‘才智英敏’匾额,如今看来,着实不凡。” “朕倒是觉得,不乏有这个可能。” 赵旷此言一出,即使心中再震撼,也不由思考起了若这封奏折为真的可能性。 “若整个宁都真能提高如此产量,单论变多的部分,就足够边关军队吃几个月了!” “自古百姓多艰,谷贵民饥,谷贱民穷,归根到底,还是亩产实在太低,若燕老所言无误,此乃大善之举!” “若宁都亩产可至二石,宁都赋税相较于往年,可提高至少三成,不知燕老所言,可否属实,皇上定要速速派人查明才是!” 从未有过的先例,但越想越心惊,大殿之中引起一阵波澜。 武官估摸着粮草,文官惦记着江山社稷,民生稳定,户部计算着赋税…… 牵一发则动全身,粮食产量上升,民心会齐,少有人饿死,百姓手头有钱会去花,小商小贩的生意也会变好,税也会变多,一切都能流动起来…… 农之一事,从来都牵扯甚广。 毕竟农耕时代,大部分百姓就是靠种田为生,这样大的一批人群,若让他们好了,自然受益无穷。 能站在朝堂上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这个道理。 不论信与不信,都言道:“臣恳请皇上立即派遣钦差前往宁都,查探永河村情况,并立即逮捕收押原县令彻查。” “臣附议。” “臣附议。” 很快,钦差从京城出发,走水路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宁都。 *** 顾璋从燕府回来。 在家门口看到了一辆有些眼熟的马车。 “金瑎?” 金瑎从马车上下来,有些着急:“我都听说了,早知道我这几天就不告假了,他们真烦,自己做不到,还觉得你也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