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门阀之上 第165节 (第2/4页)
秦姚连连点头:“母亲在谯国,一切都好。此次多亏表兄遣人护送我出谯国,听闻洛阳行台忽然陈兵河东,薛氏一族都已乱作一团,一路上也多散兵游勇。儿实在不知,归国之时将如何?” 秦轶一叹:“能平安出封邑便好。既来北镇,不妨住些时日,往日煊赫之时,为父未能为你择选良婿,是为父之过。陛下也在信中过问,令我务必为你择一夫君。” 秦姚却下意识地稍稍远离了父亲。 秦轶也知道女儿不愿嫁给北镇镇将,可是此番皇帝用意,正是为此,不然不会奔赴千里,从谯国把女儿接到北境,其内心正是希望他能与北镇其他镇将结以姻亲。 “日期已定,就是三日之后,人选乃是柔玄镇主之子杜阔。”秦轶没有时间顾虑女儿的心情,“如今多事之秋,只怕不能大办,此事就只能全权交给杜家了。为父愧对你与母亲,来日再向你母亲请罪吧。” 秦姚的婚事上,他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三日后,秦轶由署衙而出,亲自为女儿送嫁。由于不想徒生事端,天未亮时,杜家便来结亲。秦轶亲自送女儿出城,返回时忽见门外有大量骑兵过境,乃是河东郡的旗号。 如今北海公病重,附近各郡长官前来探望,并无不妥。河东郡掌控着潼关以东的南北水道,并州和六镇东面的物资都要靠其转运,也算颇有交谊,因此河东郡守派人来看望北海公倒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秦轶忽然转念一想,昨日女儿才说行台陈兵河东,各家难安,既如此,河东郡守又怎有余力派兵来此。意识到事情不妙,秦轶连忙调集一小部分兵马,在后面跟随,待看清来者竟是吴玥后,不由得大惊失色,也不敢细问,连忙调转马头回城。 此时北海公府内,祝悦与吴玥已经坐于元丕近畔。 元丕在榻中望着吴玥,已经不由得笑了出来:“不意镇东将军亲自来此,不知是为公事还是私事?若是公事,我无话可说,若是私事,我倒要有一番抱怨,要托你带给司徒。” 吴玥恭谨道:“此番请见,或因感于情,或因守于礼,不知北海公可否与我共望?” 元丕道:“小貉子打得什么主意,你当老夫不知?我与祝将军尚有机要相谈,还请镇东将军暂且退避吧。” 吴玥知道让自己走是要与祝悦沟通北镇之事,比让自己呆在这里听一番冠冕堂皇之言要好很多,因此先行施礼告退。 待离开时,元丕道:“今日舞阳侯嫁女至柔玄,若逸璞及时赶到,或许可避免一场兵祸。” 吴玥走后,元丕方笑着看向祝悦:“如何?你也以为老夫只会于榻上数筹等死不成?” 祝悦道:“晚辈年浅,一切都仰赖北海公安排回护。” 元丕心中只觉一暖,随后道:“只怕也仰赖于行台吧。” 其实对于日后继位者是拥有行台背景还是长安背景,元丕还是十分看重的。毕竟他自己本身就是鲜卑血统,对于汉人血统的行台实在喜欢不起来。不过,陆昭派出吴玥,一脚掺和进北镇的事务中,也是堵上了自己全部身家,绝不相让。对于拖家带口即将失位的自己来说,若真不与,只怕陆家和祝悦都不会善罢甘休。 然而祝悦与吴玥的态度,终究是让元丕犹豫了。 先前娄誉与长安交涉的六镇用人问题失败,舞阳侯也表示不希望北镇和长安持有不同论调。之后更是推辞了自己请其代理北镇之请,说明并不想承他北海公什么恩,而是以长安为重。这也意味着北海公府的话语权并不受人重视。 而祝悦则不一样,虽说陆家对其人表示支持,但是毕竟陆归已不坐镇秦州,一旦有变,也难以全力支持。祝悦是否能执掌北镇,完全仰赖北海公府的权力与威望。受此之惠,便受此之制,日后北镇御侯府的权力变更,不会太大,他的子孙也不会受委屈。更何况,行台也会因此感念他,从而善待他的后人。如果陆氏能够一举诞下储君,北镇能够将母子二人保护起来,那么整个北镇的地位都会水涨船高。 元丕道:“祝将军此番强吞北镇,就不怕来日时流抨击,说将军吃相不佳?” 祝悦听到此言,当即正色道:“晚辈曾闻,黠鼠寻食,静窥慢取,猛虎朵颐,鲜血淋漓。” 元丕不由得抚掌大笑:“我有赠将军北镇之意,不知将军以何为继?” 祝悦拱手弓腰,神色肃然:“晚辈虽无曹参出将入相之才,却有守规如一之信。晚辈若继北镇,绝不使诸将寒心,也绝不令北海公忠义为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