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怎敌她,晚来风急 第70节 (第1/3页)
可如今想这些没用,靖王人已经走了进来,一身金黄亲王朝服,身姿笔挺,健步入内。 自从靖王去往中州封地后,朝堂上许多人都未见过这位皇子,一别十年,当年驰骋在战场的青年,如今已至中年,容颜虽不再年轻,但精气神却不减半分,反而多了一股稳沉,让人不可小觑。 行至殿前,靖王跪安:“臣叩见陛下,陛下万岁安康。” 从他进殿,皇帝的目光便在他身上,面色慢慢地露出了欣慰,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年的辛苦教导终于得到了该有的回报。 皇帝收住心神,直接问道:“有人说你管制不力,以至手下副将生了谋逆之心,到底什么情况,你细细说来。” 这一突变,朝中的局势瞬间乱了方向。 适才还扬言要连他一同治罪的臣子,弯腰垂目不敢抬头,原本见大势已去,想借机在背后参一本,日后好向新主讨一个人情。 没料到会被正主撞见,且看如今皇帝的态度实在令人难以捉摸,心中不由一阵惶恐。 靖王跪在大殿上,叩首道:“父皇明查,儿臣效忠大酆,忠于朝廷,绝无二心。” 皇帝一笑,“朕拿你试问了吗,朕问的是你那位谢副使,他为何要反了你。” 靖王却道:“禀父皇,无人谋逆。” 此话一出,朝上臣子面面相觑,“怎么回事……” 不等皇帝再问,靖王便道:“谢副使并未谋逆,乃奉旨行事。” “奉旨?”皇上故作不知,问道:“奉什么旨。” 靖王答:“削藩。” 朝廷众人齐齐抽了一口凉气。 靖王继续道:“儿臣本该束手就擒,以死证清白,只因此事疑虑重重,不得不斗胆前来同父皇求证,若旨意为真,儿臣甘愿受死,绝无怨言。” 话音一落,头上的皇帝突然一声呵斥,“荒唐!”这回是真动了怒气,“朕何时下过旨要捉拿他靖王了?”回头问身后的刘昆,“你见过吗?” 刘昆忙道:“奴才未曾见陛下下过此等旨意。” 皇帝冷笑一声:“好得很!朕还没死了,居然有人敢公然假造圣旨,是不是下一步就要来夺朕的皇位了?” 殿上文武百官吓得不轻,个个跪下额头伏地。 从见到靖王的那一刻,右相便知道大事不妙,此时随着众臣跪在地上,背心不觉出了一层薄汗,但到底是在右相的位置上做了这么多年的人,自有他的定力和城府,在一片沉寂之中,抬起头平静地开口道:“陛下,臣倒觉得此事蹊跷得很。” 皇帝从盛怒中抬眼看向他,语气难免不善,“元爱卿有话便讲。” 元明安沉住气,看向靖王,“臣知靖王殿下心怀大义,一向对属下信任不疑,但奉旨削藩这等大事,乃朝廷重要决策,怎会下旨让他一个副使来行削藩之事,这等经不起推敲的话,亏他也能编得出来,臣以为,如今不过是他谢道远见收不了场了,狗急跳墙,否则单凭一句奉旨,他何来的依据?” 不得不说元明安此人心思极深,一早就看准了谢副使的愚昧,料到了会有今日。 既说是奉旨,那圣旨何在? 前去宣旨的公公早把圣旨销毁了,还能留到如今给人抓到把柄?死无对证之事,他谢家逃不掉,靖王想保也保不住。 “右相所言极是,儿臣也曾有过此等顾虑,所幸宫中公公宣旨之时,谢家的三公子也在场,看出了此事蹊跷,同儿臣一道前来东都求见皇上,那份圣旨正在谢家三公子谢劭身上,如今人已到了南城,等待陛下宣见。” 此话一出,一脸镇定的右相,神色终于有了崩裂,眼皮一跳,侧目看向靖王,难得乱了阵脚,“临时造一份圣旨还不简单。” 靖王闻言转身,面色肃然:“元大人慎言。” 靖王的眉眼并无武将的威风,看似淡然如风,可朝着人看过来时,却有穿透人心的震慑力。 被他这一盯,元明安竟一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