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 第73节 (第3/3页)
目繁多,黔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事就会违反秦律。” 秦律是很完善的,可对于量刑轻重,法家崇尚“重刑罚”,认为刑罚要重才能让黔首下次不敢再犯。 可一次的刑罚已经足够黔首倾家荡产了啊。 秦律规定见义不勇为者罚一甲,可大部分黔首家中都拿不出一甲,穷苦的黔首甚至要卖儿典女活命,这样的人家哪里能有一甲以供罚没呢,可若是交不上罚款就要被罚去劳役,去修长城、修水渠,生死难料。 在这一点上,赵不息也很赞同萧何:“秦律太繁冗了,黔首大多连字也不识,他们哪能分得清自己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 “对黔首来说,越简洁越好,无论是律法还是税赋,繁冗了能让有心之人钻空子的地方就会多。黔首们不知道为何他们犯了罪就要被罚没家产、就要被拉去徭役,而权贵们就不用。黔首们也不知道为何自己辛苦劳役,得来的粮食却要交完这个税再交那个税,他们根本不懂这些税为什么要收取,这些税是用来做什么。” 赵不息心道,陈胜吴广不就是这么造反起事的吗,说“失期当斩”,可实则若只是因为天气原因而非自己的原因晚去,只需要写个检讨书就行,顶多罚钱,不至于斩首,可大部分黔首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条例,他们真认为晚去了就要被斩首,反正都是死,干脆就举兵反他娘的暴秦了。 这些黔首会认同“失期当斩”,不就是一则是绝大部分黔首根本不知道秦律内容,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会因迟到被斩首,二则是秦律的确一向苛刻,黔首在不知道律法的情况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过也不能排除秦二世上位以后把秦律修改的更加苛刻,真的要失期斩首。 “关于衣服鞋子穿什么花纹这种律法根本就是多余。”赵不息吐槽,“还有人家偷个叶子就要罚的人家倾家荡产,这也很不合理。” 太过繁杂严苛的条例只会束缚市场活力,放在人身上也一样,规定人只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这样短期内或许可以计划·经济,可长期来看只会束缚人的活力,可惜秦始皇没学过经济学,不懂这个道理。 “若是我日后制定法律,只要让黔首知道四条律法就行了,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偷盗者罚、自卫者无罪。” 赵不息在约法三章上又加了一条她认为对的律法。 萧何听到赵不息的话之后眼睛一亮,急切的问道:“那您认为税赋应当如何收取呢?” 赵不息咧嘴一笑,她就知道萧何肯定会问这个。 在历史上,汉朝初定,萧何可是不遗余力地劝说刘邦减少税赋,汉朝前期的税赋极少,萧何为了推行“十五税一”,轻徭薄赋而奋斗了一生。 “对于普通黔首来说,税赋最大的压迫有三点,一是税重,如今的税赋已经到三税一了,普通黔首交上去三分之一的粮食剩下的粮食并不足以饱腹。二是税收繁杂,口税、粮食税、刍稿税、户税等五花八门,还时不时会有一些其他杂七杂八的税赋。三是不均,权贵缴纳的税赋甚至比黔首缴纳的税赋更低,富者越富、贫者越贫,这是十分不合理的。” 赵不息伸出三根手指,又缓缓将其中两根放下,只留一根食指。 “可我认为,税赋固然重要,可要切实让黔首能根本性的吃饱肚子,最应该做的应该是提高生产力。” “提高生产力?”萧何身体微微前倾,目不转睛的盯着赵不息。 这是一个新名词,萧何自认为自己也算是熟读诗书,可他确认在百家典籍之内都没看到过这个名词。 赵不息通俗解释:“生产力就是指一个劳动力利用工具创造的价值。种地的农民在田地中耕种生产粮食,做工的工人在城墙上垒砌砖石生产城墙,官吏在官衙之中处理政务生产秩序,这些就是生产力。” 萧何恍然大悟,他很快就将赵不息所说的生产力和他的所见所闻结合了起来。 “所以墨家制造更先进的工具,农家研究能种出更多粮食的技巧,这些都属于提高生产力。秦国修建郑国渠,让关中土地得到灌溉,提高了粮产,这也是提高生产力。” 赵不息一句话打通了萧何的思路,他陷入了沉思中,赵不息也不着急打断萧何,任由萧何沉思。 是啊,在关中地区,秦朝的税赋也是三税一,可因为关中有郑国渠,又能最先得到秦少府推广的先进农具和工具,所以关中地区的秦国人虽说也要缴纳许多税赋,可剩下的粮食还是能够养活一家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