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3节 (第2/2页)
直接铺就在他面前,就连他所供奉的佛香似乎也更受青睐。 天生佛骨,莫过于此。 多年来,他听从住持教诲,戒骄戒躁,秉守初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到头来却发现不知何时,他已经置身云雾而不自知。 【灵为何?魔又为何?谁说的魔即是恶?又是谁规定的善就一定是灵?】 这是那一日,宋寄词质问他的话。 而他当时没有回答。 众人或许并没有注意,也根本没有人在意,可他自己心中却知道,那一瞬间,他竟是答不上来。 直到后来听了明黛的那一番话;直到这一个月以来,他亲眼见过了人间百态;直到刚才亲耳听见那些百姓的肺腑之言—— 他方知众生苦厄不在经文中,不在佛寺内,而在这片赤色的大地之上。 而这些,他以前竟从未想过。 “天教生在千峰上,不得云擎也出头。”他叹了口气,问,“几位道友可知这句诗是何意?” 明黛微微一怔,顿时便反应过来,看他这样子,恐怕是佛心出了问题:“……是禅诗?” 空莲颔首。 他淡淡地说:“见山是山,见物是物,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此乃禅宗的最高境界,看似通俗易懂,实则不尽然。” 他自嘲:“明明是渡世之佛,却凌驾于千山之上,遗世独立……又有何意义?自以为开悟,却不过是刚愎自用,一叶障目。” 一番话听得几个小徒弟云里雾里的,好像弄懂了什么,但又好像没有懂。徐岷玉忍不住小声问:“看山不是山还能是什么?” 云时连忙捂住他的嘴。 此山和彼山能一样吗! 好在谈话的二人并未注意到他们的动静。 明黛肃然起敬道:“大师不愧是大师,受教了。” 空莲垂首:“阿弥陀佛,唐施主莫要折煞小僧。实不相瞒,近日来,观唐长老教导几位小道友,小僧也深有感触。这话,当由我来说才对。” 明黛不解:“啊?” 空莲并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捻动手中佛珠,转头向东方遥遥望去,目光悠远,不知正看向何处。 灿烂的日光洒落在他素白的禅衣上,铺成一层浅浅的金光,飘渺间好似一件金色的袈裟。 “施主曾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我想,小僧的道,也应在那浊世中。” …… 明黛万万没想到,她平日里随口说的一句教室常用标语,竟然会对这位年轻的佛修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于是她感慨地补上了另一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大师心怀众生,定能得偿所愿。” 空莲:“多谢。” 他停顿片刻,又道:“不过在离开之前,还有一事,小僧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明黛闻言心头一跳。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经历的事情太多,她听不得这种话,一听心里就紧张。 但她还是颔首道:“大师但说无妨。” 话虽这么说,但空莲却并未立刻开口,而是抬头看了一眼灵舟之上,神色间似是有些犹豫。 灵舟需要人为启动操纵,所以青容一早就上了船,并未露面。倒是几个小徒弟老早就上了船,这会儿正趴在船舷上朝下面张望。 明黛顺着他的视线望过去,顿时心领神会,抬手在两人之间布下了一个结界,将声音同外界隔绝开来。 明黛:“大师请讲吧。” 空莲回神:“也罢……这番话或许有些冒昧,但希望施主不要介意。” “敢问贵峰的五弟子可是出身东滁境内?” 五弟子,那不就是小豆丁吗? 明黛心头一惊,面上却不显,平静地问:“大师何出此言?” 空莲低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又才沉声道:“东滁有灵匿世而居,实为河灵之后也。幼生金鳞瞳,可窥世间异动,预见千里未然……” 明黛:“停。” 空莲收声。 短短几秒的功夫,明黛脸上的轻松之色已不复存在,目光犀利地问:“大师这是什么意思?” 空莲:“长老不必担心,小僧并无恶意。” 似乎是早就猜到了明黛会是这样的反应,年轻佛修一点也不慌张。 但明黛却不这么想。 她直勾勾地盯着对方,似乎是想从他脸上看出什么破绽和端倪:“你从哪儿知道的?” 空莲:“多年前,小僧曾听住持与另外一位施主谈起过,倍觉新奇,所以才印象深刻。又因在魔宫旧址那次,正好见其瞳色有异,这才有此一问。” “施主放心,出家人不打诳语。”他单手行了一礼,面色泰然自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