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山文集_南天古寺5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南天古寺5则 (第3/7页)

是南宋泉州太守王十朋所书,该是没有争议的。但王十朋写完这四个字之后,为何不下落款?难道宋朝之前的文人,都有不下落款的习惯或写完文字之后,都有健忘症吗?就冲这点,人们对这四个大字,产生了诸多争议,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其间,还有不少传说。

    有一坊间传说:当年泉州太守王十朋,因喜好游山玩水,于某天来到岱峰山的南天寺,并与僧人守净法师无事闲聊。这一回,他是“有缘细听山僧话”的,与守净法师聊得水深火热。兴趣正浓间,突然来了一位白面书生,要求入股同侃大山。净空法师道行极深,一眼认出此人是虬龙所化。所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守净法师心有防备,便让小僧赶紧摆晏,好酒好菜伺候。一边又拿目示意王太守,二人合力,欲将此书生灌醉。

    果然,王太守心知肚明,便和净空法师一起,好生劝那书生饮酒。一人的酒量如何是二人的对手?不到一时半会,那书生便让美酒,给请去南柯见了周公。

    书生醉倒,守净法师便告知王太守:说这个白面书生乃虬龙所化,奉命欲将晋江填平,不想遇到守净法师与王太守,被二人合力灌醉,一时进入梦乡。听守净法师讲完,王十朋便问:“法师可有解法?”守净法师便让人取来笔墨,让王十朋写下“泉南佛国”四个大字,让匠人刻于石心之上。因怕虬龙醒来识破,故未著署名。

    果然,那虬龙醒来之后,看看时间不早,知有任务在身,便欲辞别而去。守净法师与王太守便对书生说:此地乃佛国,不妨同游一番。书生不信,便与二人同去,当到“泉南佛国”四个字时,当即吓了一跳,一转身逃走了,哪里还敢去填晋江?

    另有一传说:当年王十朋公务路过岱峰山,守净法师慕名已久,有心请他上山题字。便早早让人打探,于路边备下水酒,将王十朋留住了。他与王十朋路边饮酒,一来二往,将王十朋灌得八九分醉,便说:“太守今日路过此地,本该相邀至寒寺赏光,怎奈太守公务繁忙,‘无缘细听山僧话’今贪僧只想求得四个字,太守可否赏光?”

    王十朋此时正是醉意之间,觉得吃人酒菜,人家欲乞四个字,又有何妨?当下点头让守净法师取来笔墨,又问守净:“大师欲求何字?”只听守净法师说:“这四个字说来简单,与本土佛教有关,太守若不嫌罗嗦,但听贫僧一字一字念来,太守只管写好了!”

    王十朋倒也爽快,将宣纸一铺,将笔一提,熏上重墨说:“大师只管念来!”只听守净法师念道:“南”“泉”“国”“佛”守净法师念完,王十朋也就写完了。醉意之间,他也没多想,随意将笔一搁,辞了守净法师,便打道回府去了,那落款之事,应该是忘了吧。后来,守净法师将这四个大字刻于石头之上后,才发现没有王十朋的落款,想再去求补,觉得有些难为情了,最终,留下没有落款的“泉南佛国”四个大字。

    在泉州,传说王十朋题句的风景名胜有好多处,都因为没有落款,或者在落款末处写着——宋王十朋等数个字,让人感觉玄乎其玄,很难斟酌。石狮灵秀山上有一首石刻:“小小精蓝亦自奇,一峰灵秀隐幽姿;无缘细听山僧话,太守偷闲只片时!”而在九日山的莲花峰石头寺边,也有一块石头,上面亦有王十朋三个字,只是诗歌被人铲除了。

    今天,让我们回到宋嘉定丙子(公元1216年),此时该是寺庙建成之年,或是三尊石佛雕成之年?不管是哪一年,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早已过世数十年。至于那三尊石佛是何年何月雕成,又是经历了几个春秋雕成的,因笔者找不到记载,故也无话可说了。而如果岩上之字为王十朋所书,那么,至少这几个字,是在佛像未成之前,寺庙未就之时,早就写好的了。

    王十朋在泉州的时间不久,却为当地留下不少没有落款的诗书,是他人故意鱼目混珠?还是后人仰慕他的才学,着意模仿?或是他从来留字不留名?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王十朋是个尽人皆知的好官,在泉州倍受尊重,人们才会以各种方式纪念于他。

    而今,不管这字是王十朋所书,抑或是后人模仿之笔,面对苍天巨石、佛光禅理,我们都应该常怀敬畏之心,用心去瞻仰,用灵去交融

    3。梦之所在,心游法海

    法之玄妙,在于心的理悟与灵的融汇!

    从踏上南天寺开始,心与法的灵妙之处,便时时碰撞。法堂,是众多高僧辩论与自悟的佛家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