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明嫡长子 第129节 (第1/3页)
朱厚照大约明白了,“那么平时所用之马,应当不需要那么大的数,这是否可以向民间的百姓购买?” 韩文答:“弘治六年时,时任兵部尚书的马文升已上疏朝廷,决意将百姓养马任务化为赋税,交归朝廷,以边镇自行采买马匹为主。弘治六年后,南方多省都有类似的请求,希望改养马为征银。” 其实就是马户交一笔银子了事。 这是自下而上的政策改动,说明此时的民间对于养马已经极为厌恶,宁愿交银子也不养马。 “殿下若要扩大购买的规模,臣以为可行。但说到底还是要马户交税,因而臣不敢保证,真的可以疏解民困。” “若不要马户交这笔‘赎马之税’呢?” “不交税朝廷购马之银钱就没有来源。” 朱厚照则说:“非也,穷苦百姓因为养马,已经顾不上务农。如果朝廷不让他们养马,改为种地,那么朝廷的税赋是会增加的。本宫可以向父皇请旨,河北之地增加的赋税皆可调用为购马之费用。” “这……” 大家也都没说话。理是这个理。 但是吧……从洪武到弘治,全国开垦的土地越来越多,人丁越来越多,岁入怎么还减少呢? 所以太子的办法,是管用的,的确会增加赋税,也许还能增加不少,因为河北的百姓受民牧之苦极深,真的让他们好好回去种地了,那生产都是有积极性的, 所以赋税增加三年、五年,十年,甚至说长点儿,二十年都可以做到。 可三十年、五十年之后呢? 一切又回到原点。 五十年后的人回头一看你这个改革,根本就是一场空,本来还能搞几匹马,现在是马也没了,赋税也没了。 “怎么了?” 大家不说话。 韩文就把这个道理说了。他得把以后得问题和太子说清楚。 “……也许至那时,朝廷便既无赋税、也无良马了。” 朱厚照心想那都几十年之后了,几十年的时间,国家指不定给我变成什么模样了呢,说不定大航海都来了。 而且要不了几十年,他就要把那些被抢占的牧马场全部都夺回来,到时候官牧增加,情况又不一样了。 “韩尚书想过没有,如此弊政如果坚持不改,穷百姓、苦百姓、困百姓,也许我朱家就没有后世之君了!” 众臣全部跪了下来,“臣等辅政不力,请殿下责罚。” 看起来他们也没什么意见了。 但这样重大的事情,不能草率的施行。 “马政非善政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但朝廷需要马匹,本宫也知道若轻易取消,恐影响未知,且朝廷托给百姓的马匹若是骤然全数收回,那么多的马,又要放到哪里去养?还是就地杀掉?这都需要考虑。因而还是两手行动吧。” 朱厚照本来思路也不是很清晰,都是在和臣子的讨论之中,渐渐找到了还算可行的办法,“其一,便是挑选北直隶一到两个县试点,取消由马户养马的民牧之策,那些交给百姓的马匹,朝廷原数收回,随后交给梁储,叫他给杨一清送去。他这个太仆寺卿不能天天都在京城待着。” “刘阁老,你要挑选得力人手,任这两县的知县。” “是。” “殿下。”谢迁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疑问,“若此例一开,至用兵之时,朝廷即便有钱也买不到马匹又要如何?” 朱厚照回答:“取消马户养马,不是彻底不养马,如果朝廷改为用银子去民间购马,如此一来百姓有利可图,自然就会有人愿意养马。这其中关键就是银子够不够。” “韩尚书,户部要重点关注试点县的赋税增长数据,一年后本宫要看到这份详实的数据,如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