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_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1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 第313节 (第1/2页)

    挣扎声,哀嚎声迅速把那些个头领和军官呵斥的怒吼掩盖

    从胡一青的位置看过去,远处的缅军就像一大团失去方向的苍蝇

    而后他向身后传令兵示意

    明军军阵正中,一面将旗高高挥动

    随军鼓手的鼓点,伴随着各级军官的竹哨声,有节奏的响起

    “预备!向前,齐步走!”

    一面由刺刀和火枪构成的铁墙,就这样忽然动了起来,不断朝着混乱中的缅军集群迈步。

    与此同时,战阵之侧,王愬所领的三千余骑兵早已厉兵秣马

    伴随着一声令下,上万马蹄奔腾,飞扬的马刀指向之处,正是混乱之中,缅军侧翼。

    追亡逐北,正是骑兵用武之地

    王愬今年已经二十六岁,相较于前些年那般少年意气,如今却是成熟了许多。

    出于各种原因,王愬虽然在光烈八年,就已经当上了总兵,受封侯爵,但却一直没有更进一步。

    在总兵衔和冠军侯位置上停留了五年

    这倒也是有朱由榔刻意压制的缘故在其中

    不过却并非完全是朱由榔的意思,而是皇后王芷在旁的枕头风

    说到底,王家也是书香门第,王芷自幼也受诗书教育,故而对于自家外戚的地位,相当谨慎。

    大明不是两汉,在制度上,可没有外戚专权的空间,也没有这样的必要

    再说,外戚一门,如果走得太高,可并非什么好事

    如当年汉武卫霍之家,烈火烹油,却也只落得凄然收场

    而且,王愬也太年轻了,虽然立下过大功,但毕竟资历有限,更重要的是没有根底,贸然提拔,容易遭人嫉恨。

    别看大明军中也有不乏年轻将帅,如郑成功、李来亨之类,但这些人都是有自己根底的,年纪虽轻,资历却不浅。

    所以,王愬就这样被雪藏了五年,先是被调回殿前司,给负责宿卫宫廷的李景兴当副手,后来又调到枢密院任承旨。

    直到光烈十二年,才得了能够再临前线的机遇。

    已经快五年没有大战,终于等到展现能耐的时候,包括王愬在内的上下军官将领,都憋足了劲头。

    只是从缅军侧斜面的一个冲击,照面之内,血流漂杵

    ……

    -------------------------------------

    莽白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往后逃的

    他倒是并非没有过战争经验,当年先王尚在时,他参与过和暹罗的战争

    但像眼前这种形势,却是他全然没有见过

    只知道,一开始自己眼见着令自己引以为豪的,数百战象部队,本来应该冲向明人的战阵,让那些汉人军士惊惶逃窜。

    结果却突然发疯,伤亡惨重,而后往后奔逃,反而将缅军冲散

    缅军不是没见过火器

    当年万历明缅战争,双方交战十余载,怎么可能没见识过厉害?

    但那时候,缅军对于明朝火器的认识,也就局限于临战几十步,分散四射的三眼铳和火绳枪,至于火炮,万历明缅冲突时,明军主力还是土司,在装备上,远不如北方的边军。

    所以,缅军还没有见识过新式火炮的厉害

    前方大军被受惊后疯狂的象群冲击混乱,侧面又被明军骑兵猛力穿插

    全军几乎立刻就陷入溃败

    莽白就这样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亲信裹挟着往后面逃窜

    不过,幸运的是,明军虽然能一战正面击溃缅甸主力

    却无法一战全歼

    毕竟这是十几万人,哪怕是十几万乌合之众

    更重要的是,缅军纪律性太差,所以甚至都无法做到成建制投降,莽白真正能直接节制的,也就是那三四万而已。

    其余各部,在此状况下,肯定要自寻生路,向四处流窜

    也正因如此,胡一青才会选择诱敌深入,然后用口袋阵合围

    就是为了尽可能不将缅军残部放出去,祸害它地

    死里逃生的莽白,带着不知多少的残兵败将,一路往后溃逃,从礼社江南岸,往蒙乐山方向溃退。

    但可惜,他们继续往南退的机会已经相当渺茫了

    之前受命往孟定方向穿插的秦翼明,很快就发挥了自己的作用,与东边的总兵陈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