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始皇家的好圣孙 第556节 (第1/2页)
事实上站在大秦的角度,法家和旧吏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哪怕迄今为止,他们也一直是大秦最忠诚的一个群体,也是大秦的根基所在。 赵泗监国酿造地种种风波,不外乎拿着枷锁套在了没有犯罪的人头上一般。 事实上,赵泗是认同这一点的。 他在礼乐声中走向王位,沉默片刻,于侧位缓缓坐下,目光扫视麾下群臣以及诸子百家的代表性人物。 该来的,都来了…… 旧吏,新吏,诸子百家,以及不在意学派之分的纯粹的政客。 他注意到了抿着嘴唇的芫恭以及一众旧吏出身的官员的表情。 有人缄默,有人委屈,有人愤怒,有人失神……看的出来,他们很难理解赵泗的决策。 他同样注意到了新吏和诸子百家的神情。 他们振奋,他们充满了斗志,欣喜……看得出来,他们巴不得立刻将旧吏乃至于法家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而至于投机者,他们更多是好奇和沉思…… 看的出来,他们并不在乎所谓的一家一姓的消亡,也不在乎学术斗争以及未来政治道路之争,谁输谁赢他们也无所谓,谁赢他们就支持谁。 赵泗坐定,诸臣见礼…… “诸卿请起……”赵泗抬手,端正了一下身形,目光落于朝堂之下。 “今召诸公,盖因国事,孤有惑,请诸公为我谏言。”赵泗沉声开口。 群臣为之应声,赵泗点了点头继续开口。 “昔年三皇治世……” 赵泗冗长地演讲拉开了大朝会的序幕,自三皇五帝至秦国一统…… 赵泗宛若讲历史书一般娓娓道来…… 政治就是如此,一个很简单的疑问都要讲很久。 好在赵泗现在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能够独立完成一篇立意深刻的演讲。 起至三皇治世,随着历史发展,天下的变革,执政措施的变化,是故讲天下因变而兴,因沉积而亡。 至春秋争霸,诸国竞相求变,而国的兴。 战国时期,诸国相继变法,皆雄于一时。 讲到了宋襄公并且称赞了宋襄公的仁义,但天下时局不会因为他的仁义而改变,守旧反而成为了国家落寞的伏笔。 讲到了商君变法大秦因此而东出,秦国历代朝政之改革,提出大秦因商君而兴,乃至于一统天下。 于是继续提出大秦一统以后天下的种种乱相,并且发出最后的疑问。 以商君之法治秦,上苛下残,秦固然一统,可是一统过后,天下乱相不止,大秦的吏治因此而败坏,征战也远没有停止,黔首也没有因此而变好,相反甚至酝酿出了各种各样的危机,针对始皇帝的刺杀更是层出不穷,天下的怨愤也没有因此而消失。 是不是因为商君的治国之法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呢? “孤所问尽在于此,旧法可适当今之大秦?秦又该以何法治后世?请诸卿为孤解惑!” 赵泗的演讲稿很谨慎,他没有否定守旧者,同时为没有否定变法者,而是立足于时局不同。 他称赞宋襄公,称赞春秋的守旧之士,承认商鞅对大秦一统的贡献,都是在表明一个态度。 他支持变法,不支持大清洗。 就目前而言,仅看当今朝堂之下站着的百官。 暂且不提能力高低,旧吏出身的官员,已经用行动来证明了他们对大秦的忠诚。 赵泗在称赞那些过时的守旧之人,本质上就是在称赞他们,认可商鞅的贡献,本质上就是在认可他们的贡献。 最起码在未来五十年以内,关中老秦人,关内法吏出身的官员,依旧是最值得信任的一个群体,甚至从实际政治行为上也是如此。 当然,这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不是赵泗歧视诸子百家,也不是赵泗歧视六国之人,而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实如此。 不过是不能说出来,说出来就影响团结甚至涉及歧视。 赵泗的政治态度不可谓不明显,不同于学校的开学仪式,学生们对校长冗长的演讲不感兴趣,眼下下面的满朝公卿以及诸子百家皆恨不得逐字逐句的分析赵泗说的每一句话。 赵泗向来不屑于做模棱两可之事,更不喜欢斗蛐蛐。 因此稍微有些政治头脑的人都能够听明白。 伴随着赵泗演讲地结束,芫恭一颗心也终于缓缓放下,脸上的忐忑少了些许,攥紧的手掌松开了几分。 看向赵泗的目光也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感恩戴德么?别管旧吏旧法是什么成分,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