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宋慈洗冤笔记4(出书版) 第7节 (第3/9页)
熙内禅,光宗皇帝退位,赵扩登基为帝,宗室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立下拥立之功,前者升右丞相执掌朝政,后者迁枢密都承旨参与政事。赵汝愚尊崇理学,起用了不少理学人士,引荐朱熹入朝出任皇帝侍讲。朱熹多次向赵汝愚进言,认为对待韩侂胄这样的外戚,只可厚加金帛赏赐,不可让其参与朝政,赵汝愚不以为意。但此事传入了韩侂胄耳中,韩侂胄就此对朱熹生出怨恨,与赵汝愚之间也是嫌隙日深。 过去韩侂胄任知閤门事时,有一位叫刘弼的官员与他同为知閤门事。刘弼曾在赵汝愚面前提起韩侂胄有定策之功,赵汝愚却嗤之以鼻,说:“他有什么大功?”赵汝愚本为宗室,还是科举状元出身,如今身为文臣之首,对外戚和武官出身的韩侂胄自然瞧不起。刘弼转而便将此事告知了韩侂胄,韩侂胄对赵汝愚更增怨恨。刘弼趁机进言,说赵汝愚是想独揽大功,韩侂胄若不趁早应对,只怕迟早会被贬往边荒之地,建言韩侂胄控制住台谏,才可保无忧。韩侂胄遂通过内批,任命多位亲信为御史,逐渐控制住了言路,随后短短一年内,他先是通过内批将朱熹贬斥出朝,后又指使言官上奏,称赵汝愚以宗室之亲担任宰相,必不利于社稷安定。大宋自立国以来,对宗室防范极严,极少有宗室之人能官居高位,手握实权。赵汝愚因此被赵扩免去丞相之职,外放福州,不久死于贬谪途中。 朱熹和赵汝愚先后遭到罢黜,朝中不少官员上奏为二人辩护,这些官员大都是理学人士,全都因此获罪,或被下狱,或遭贬黜。韩侂胄倚仗赵扩的信任,从此独揽朝政,凡有意见不合者皆被称为“道学之人”,言官为迎合韩侂胄,纷纷大肆攻击理学,弹劾朱熹“十大罪”,赵扩遂免去朱熹的一切官职,并下诏严禁理学。韩侂胄于是斥理学为伪学,禁毁理学书籍,规定科举考试凡是稍涉义理之人,一律不予录用,《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书都被列为禁书,还订立了伪学逆党籍,名列党籍者皆遭处罚,与之稍有关系者,全都不许担任官职或参加科举。这场被称为“庆元党禁”的伪学逆党之禁,前后历时达六年之久,可谓激起了全天下文人学士的反对,尤其是那些近在咫尺的临安太学中的学官和学子,反对得尤为激烈,这其中便有欧阳严语,以及刚入太学不久的何太骥。 与欧阳严语一样,何太骥此前也在蓝田书院求过学,也深受理学影响,成为理学门人,待他考入太学时,正值理学封禁期间。何太骥虽然对外少言寡语,内里却是个心志坚定之人。当时太学有不少理学门人,因为有以杨宏中为首的“六君子”事件在前——赵汝愚被罢相外放时,以杨宏中为首的六位太学生上疏保救,被韩侂胄指为妄议朝政,全都遭到削籍编管,时人称之为“六君子”——这些理学门人不敢公开反对韩侂胄,但时常三五相聚,私下议论朝政,人人都对韩侂胄不满。何太骥也参与其中,常与人密议如何捍卫理学,对韩侂胄尤为仇视。在何太骥看来,要捍卫理学,就必须推翻当权的韩侂胄,然而韩侂胄一手遮天,皇帝又对韩侂胄言听计从,单靠上疏谏言,只会步“六君子”的后尘,可对太学学子而言,除了上疏之外,似乎没有其他能对抗韩侂胄的手段。 彼时欧阳严语已升任太学博士,身为理学门人的他,同样参与了多次这样的密会,因为何太骥反对韩侂胄的态度尤为坚决,他对何太骥印象深刻,二人的秘密来往逐渐增多,何太骥钦慕欧阳严语的理学修养,私下更是拜了欧阳严语为师。那时的欧阳严语还不知道,何太骥之所以那么仇恨韩侂胄,捍卫理学只是原因之一,另有一大原因,在于其叔父何上骐的遭遇。 何太骥早年亡母丧父,族中亲人一直不待见他,只有叔父何上骐对他照顾有加。何上骐虽然辈分比何太骥高上一辈,年龄却比何太骥大不了几岁,两人从小相伴成长,彼此之间可谓亲密无间。失去父母的那种痛苦,其实何上骐比何太骥经历得更早,他是靠着兄长,也就是何太骥父亲的抚养照顾才得以长大。何太骥失去父母之时,何上骐才刚到束发之年。这本该是读书求学的年纪,但何上骐感念兄长多年养育之恩,不愿看到何太骥吃苦受累,于是选择放弃学业,外出做工挣钱,抚养何太骥长大成人。倘若没有何上骐的这番付出,何太骥后来根本不可能有读书念学的机会,也不可能进入蓝田书院,更不可能到临安太学求学。 对于叔父的种种付出,何太骥比谁都清楚——十几岁便外出做工挣钱,后来为了挣更多的钱供他求学,不惜投身军旅,出生入死地挣军饷,甚至为此一直没有成家,始终是孤身一人。何太骥不希望叔父过得这么苦,一度想中止求学,但当下这世道,求学问考科举,那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最终是何上骐以死相逼,何太骥才答应继续学业。对于这位恩如再生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