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7 (第1/2页)
的文章吗?上边不是对那句‘蒲黄饮尽长安水,轩辕乘风京兆来’做过推测吗?” “记得,那帖子倒真是说对了不少。你觉得还有问题?” 望着吴海,覃程点了点头,“那文章说写这句诗的人是忌惮当时的朝廷不敢说出蒲黄军队因为盗墓死在宁化村大墓中,还说轩辕应当指的是唐朝皇帝,前一句的推测我比较认同,但是后一句我就不这么想。轩辕原本就是中国传说神话的第一个帝王,这诗两句话只有一个传说中的东西,我不认为写这诗句的人会用传说来指唐朝确实存在的皇帝,既然轩辕是传说,那这人定是认为那墓中的人并不是史书上写了的,京兆是唐朝长安的称谓,差不多是一千五六百年前的事儿,这正好符合宁化村大墓的时间,我估计写这诗句的人真的去过宁化村大墓......”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吧,我给你们剧透啊,事实上覃程最后唔.............(谁特么蒙住了我的嘴!!!) ☆、第49章 第四十八章 虽说古时科技不如现今, 但是古人的一些技艺也是当今无法企及的,学考古的自然不可能认为古人愚钝,要是愚钝,那怎么会有能力在过去的很多年将中华大地推向世界的顶峰,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这就连当代社会也无法做到的...... 那历史中能人异士多得是,这么一千多年不可能只有他们发现不对劲, 不可能只有他们察觉有一段历史消失在人们眼中。 不过像是没有根据的推测, 在没有找到确实的证据前,绝不可能降至写入正史, 所以也就出现历史中不少野史。但像这种历史断层,一个朝代或者说一段时间直接消失在人们眼前,没有任何记载的, 就算古时有人有过这样的猜测也不敢下结论, 因为这实在荒谬,就连作为现代人的他们都不敢妄加推定,或许古时有人做过猜测,只是苦于没有佐证才没有直接写出, 就如同那诗句一样,借助别的方式来道出自己的疑惑。 覃程把自己的想法给吴海简要的说了, “平遥应当就是大绪曾经的都城, 一般而言帝王的皇陵都离皇城不远,宁化村那儿我们早就探明也就只有那两座大墓,一座帝王陵, 一座.......皇后陵墓......”说到这儿覃程顿了顿继续道:“只有一座陵墓那当然不可能是大绪皇家陵墓所在位置。” 吴海低头皱眉思索了好久,才继续问道 “你是怀疑平遥这边也有那个王朝的其余皇族的陵墓吧,想找到那个陵墓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记载那段历史的东西?只是这平遥这么大,说来这整个县城临近汾河的部分少说也有几十平方公里,你又能去哪儿找?而且你看宁化村大墓的建筑就知道了,这个朝代建造方式是以山为陵,凿山而建,这就不同于覆土为陵的陵墓了。” 的确相比覆土为陵的陵墓而言,凿山而建的陵墓实在更难辨认很多,覆土为陵的陵墓一般建造在较为广阔的地方,高高的夯土长年累月后自然看起来像一个平平无奇的山坡,但是有点考古知识的人,若是在平原上看到这样突兀却又带着一些规则的山坡,几乎就能断定这应当是一座陵墓。 但是凿山而建的陵墓本来就是依靠自然形成的山峰,有些皇家陵园甚至是设置于山脉之中,他和吴海身上仅有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