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59 (第2/2页)
南阳王府事发前不久,曾见南阳王与王妃愁云惨淡,南阳王口中提到自古忠义难两全,一封书信加急送去晋安。 书信送出去没有多少时日,老湘王便带了皇帝的诏书,将南阳王一门围杀于南阳王府内。 执笔之人只是一个婢女,并没有了解事情全部经过,但瑾瑜从这只言片语中,看得到一些隐藏其下的阴谋。 在执笔之人的叙述里,瑾瑜能看出南阳王为人正直,性子散漫,只想与娇妻吟风弄月,并无造反之心。 但他读过的所有黎国史册,皆是道南阳王私建军队意图谋反,未至大成就被上一代湘王察觉,故而向先皇检举,请得诏书将南阳王的谋反大计扼杀摇篮。 南阳王灭门后,私建的军队在先皇亲督下尽数解散,一切回归平静。 南阳事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老一代湘王借平叛有功一事,向先皇要求将幽州也归为湘王的封地。 奈何先皇十分强势,不仅驳回老湘王的这个要求,甚至将湘王的决策权收回,亲自指派了官员到廊州上任,与湘王一同处理政务。 这个事迹记载,因有暗指先皇独裁之嫌而被封存,是瑾瑜进入翰林院后,能够翻阅所有典籍史册,才无意间看到的。 本觉得无关痛痒,但如今结合冬青手中的书信一看,只觉得大有文章。 事发前南阳王说过忠义难两全,还写信送到晋安。 这“忠”一字,自然是南阳王以臣的身份对君而言。 而“义”一字,除了跟南阳王兄弟相称的老湘王,瑾瑜找不到其他人选。 既然南阳王性子散漫,怎么可能费尽心思建立军队行弑君之举? 反观湘王,无论上一代还是当代湘王,都不是安分等闲之辈。 综合来看,会私造反的人,一定是湘王而不是南阳王。 这些事情串起来,瑾瑜能描绘一个完整的过程。 首先,南阳事件前,先帝真宗正致力于试探收回封地。 有可能湘王本就在私建军队,只是还不足以跟朝廷抗衡,迫于黎真宗要收回封地的压力,担心黎真宗在他还无法捍卫封地时就将封地收回,或是发现他经营中的军队,将会万劫不复再无翻身之日。 不得不试图与邻州南阳王结盟,以求迅速壮大势力,才能与黎真宗相抗衡。 但是,老湘王万万没想到,南阳王虽然跟他以兄弟相称,却选择尽忠君主,欲将他的罪行陈列给黎真宗。 根据后面事情的进展,南阳王信件铁定是被老湘王半路拦截了下来。 老湘王看到南阳王揭露他罪证的信件,知道结盟一事已无力回天,若留南阳王在世,他的事情迟早败露。 以黎真宗的性子,知道这些事后,少不了会将他一把抓死。 便心生一计,反咬一口,将私建军队的罪名扣在南阳王头上,借此把南阳王斩杀,守住自己野心的秘密,顺便取得平反大功,以保全自身安全和封地。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留下封地,一切可以从头再来。 此举不仅铲除了能牵制他的南阳王,还从皇帝手里赚得一顶铁帽子,至少可以庇护三代世袭。 老湘王如意算盘打得好,弄死南阳王后意图用功劳套取幽州,将幽州也收入囊中成为自己的封地。 只可惜,老湘王低估了黎真宗的心性。 黎真宗直接将幽州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