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魔宫十一 (第3/3页)
次出魔域经过杭州,已经是千年前了,那时杭州因为离海太近,水源大都非咸则苦,居民不多,也谈不上什么景致。” 阿措道:“那你来的时候确实很早就,后来有一位杭州刺史,在西湖上修了石函桥和石函闸,那时西湖还叫做钱塘湖,又凿了六口井把湖水引进城里,杭州人从此喝上了清水。再后来,放钱塘湖水流进运河,灌溉了沿河的上千顷田地,杭州城便渐渐繁盛起来。不过芙宸仙子请阚明达看风水时,西湖因为长年不治理,已经被淤泥和葑草堵塞过半了。直到苏东坡来做杭州知州,修复了六井,开通了运河,疏浚了西湖,杭州才变成现在模样。你不是说西湖是龙眼吗?苏东坡也是这么说的:‘ 西湖像杭州的眉目,怎么能让它荒废呢?’”阿措指向横亘湖面的一道翠绿,“这条长堤,就是当时用从西湖挖出的淤泥葑草筑成,杭州人管它叫苏堤。 琳琅听完点头道:“你讲得真好。那么,我们去堤上走走吧。” 两人飞向苏堤的途中,阿措道:“在杭州,除了孤山百花园外,我最喜欢苏堤。近年来画家评出了西湖十景,其中第一就是苏堤春晓。” “这样说,我来得不巧了?” “春夏秋冬,每一时节都有每一时节的好处嘛。” 苏堤以春景著称,现在虽无春花烂漫,但也果然是夏柳阴阴,莺鸟滴沥,堤上六桥飞起的弧度如美人弓腰,但一派好风光。 阿措殷勤建议:“公主,你想到书坊去看看吗?前边不远处就有一家。白居易和苏东坡都是有名的诗人,他们的诗集这里卖得最多。” 琳琅反问回去:“你想到到书坊去看看吗?” 阿措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歪歪头:“被你发现啦?我正想去,有一本书,我想买好久啦。” “那我也想去,”阿措小小欢呼了一声,琳琅对她莞尔道,“你可以顺路买你想要的书。” 此朝代,雕版术流行,造纸业发达,又正当文教盛世,因此书坊、书肆极为繁荣。苏堤绵延数里,堤上有供游人玩赏休息的六桥九亭,阿措口中的书坊即设在其中一座振衣亭里。两人一踏进书坊,伙计便熟络地招呼上来,对阿措道:“还有三本,再晚,可就没有了。” 阿措拍着胸口:“幸好没来晚!”回头对琳琅心有余悸地道,“公主…琳琅姐姐可能不知道,苏东坡的诗词文章,差不多四海之内人人都爱,杭州人对他又尤其爱戴,为这位父母官建过生祠的,所以杭州地面上他的诗集刊刻再多,一上市也会被哄抢得干干净净。” “嗯,难怪你这样喜欢,又这样紧张。”琳琅说着,随手从架上抽了一本,却在看到墨蓝封面上“苏轼”两个字时道,“原来这位苏东坡的名讳是苏轼啊。” 伙计笑了,语气里隐隐有与有荣焉的骄傲:“苏公讳轼,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难道姑娘听说过当世另一个眉山苏轼?” “应该不曾。只是我闲来读书少,不识苏公的大名,见笑了。”琳琅打开书,恰好翻到一首道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阿措捧了另一本书,探头道:“这是东坡悼念亡妻的一首词。我没有这种经历,也不懂这种感觉,可是读的时候总会很难过。” “这说的是夫妻恩爱不到头,再见时面目全非……我希望你永远不要有这种经历,永远不要懂这种感觉才好。”琳琅轻声说着,低头又翻了几页——这一页上是一首七律,末句日:“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阿措道:“这是东坡因为乌台诗案入狱时,以为自己将死,写给弟弟子由的绝命诗。” 琳琅没有问什么是乌台诗案,只默默地再翻了一次,这次翻到了一首,却仍旧是诗人写给弟弟子由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琳琅不觉出声念了出来,“御风而行,泠然善也……可这天地间规矩太多,即便仙人乘风,又哪能做到逍遥游呢?” ———————————————— 作者:文中并没有清楚的写出是哪朝哪代,不然我这样蹩脚的仙侠文会出现明显的割裂感…… 只是借用了几位大文豪的名讳,比如提到的西湖刺史是李泌,还有白居易,苏轼等,我个人是非常崇拜的! 引用的几首诗,也都比较贴合两个主角现在的处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