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8 (第1/2页)
到了太上皇的痛点,嗯,那就更加完蛋了。 从太虚二年道藏的全面发行,其后两年间的儒家士人不断南逃,一直到太虚四年左右,宋廷的兵马才终于开始北上。 如果论战斗力,宋廷的兵力是比不过太上道国的,毕竟金兵被太上道国打得叫爸爸,但是他们对上宋兵的时候,战斗力却非常可观。 行军打仗,一直讲究个师出有名,宋廷出兵的理由是护卫儒家正统以及一统河山,但是现在的太上道国也是汉人治理的,对异族buff就很难往宋兵身上加。 至于捍卫儒家正统,那些儒家士子、读书人或者儒将可能还是真心实意这么想的,大部分的宋兵乃至于武将,可能都不是这么想的。 宋朝重文轻武,北宋时期,某高阶文官欺凌甚至斩杀战功赫赫的武将,著名大将狄青愤愤不平向其求情,却得到“东华门外唱名者”方是好男儿的回应。 “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之言,也被诸多士子奉为圭臬 狄青以武将身份成枢密使,却屡遭台阁诸公欺压,仅仅因为他不是科举,而是武将出身。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保家卫国,好的,宋兵能做到,为儒家送死,对不起,这个不行。 再加上道国的士兵是真的有武功加成的,道兵对上宋兵,就好像一个壮汉对上小学生一样,真的可以说是吊打。 宋兵对上道兵节节败退——这也是宋兵一向的弱点,守城战非常有经验,战胜率一向很高,然而因为骑兵稀少、缺少马种草场等等原因,主动出兵的大战,获胜的次数并不多——唐无易也不会放弃如此良机,干脆下令乘胜追击。 毕竟道国的道兵都是练武的,练武就要消耗粮食,消耗药材,消耗很多的资源。 太上道国的家底再厚实,也只有天下一半的国土,大宋繁华之地,能早一点收入囊中当然还是早一点好啦! 现在有送上门的理由,要是道国再不动手,不就显得太卑微了吗? 至于儒家士子担心的问题,呵呵,唐无易相信,识趣的孔氏北宗会给出让他满意的答复的。 第27章 明教 太上道国南征之旅非常的顺利,百姓可以称得上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东南自古繁华,南宋朝廷所处的乃是繁华之地,但是从太上皇赵构建炎南渡至今,也不过四十年而已,还有许许多多的人,怀念着北国故土。 若是太上道国未曾兴起,这赵宋朝廷就代表着汉家衣冠,纵然赵构再不愿意兴兵,多次处理主战派大臣,这炎宋依然是百姓心中代表着华夏神器的正统。 金国与大宋之战,乃是华夷之战,然而太上道国与大宋之战,却是华夏族内部的夺鼎之战,二者是不同的。 宋朝这个朝廷,被称为弱宋,对外表现实在是懦弱,让人看不过眼。 然而在内部战争的表现,却远远胜于其他的朝代,秦、汉、明的灭亡都可以说和农民起义有关,然而宋朝自赵匡胤后发生的五百多次起义,却没有一次成功过。 就说建炎南渡以来,就至少爆发了王宗石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事件,这些人都拒绝了朝廷的招安,一意抵抗到底。 还有诸多前线溃败的败兵、流寇,啸聚山林,割据一方。 若不是外头有金国这个敌寇在,转移了矛盾的焦点,让百姓同仇敌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