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匠娘子的水乡生活_分卷阅读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 (第2/2页)

接了过来。

    阿媛道:“每包六个,一共四包,烦请娘子查看。”

    沈娘子笑着摆摆手,和气道:“数量必然不会少,味道更是让人放心。”眼前这看着十五六岁光景的小丫头,沈娘子是有几分好感的。相貌乖巧,做事利落不说,小小年纪出来贩卖,很是不易。又瞧着她身子瘦弱,心下便又生出几分疼惜。

    阿媛见她满意,为人又爽快,想着将来能多做她几次生意,便又道:“这次还新做了艾饺和各色撒子,我包些给娘子尝个鲜吧。”说罢从篮中取了几个放到沈娘子的食盒里。

    沈娘子见那捏成海燕状的艾饺颜色翠绿如玉,清香扑鼻,又见那金灿灿的撒子绾成各种形状,仿若金丝盘绕,顿时喜了眼,忍不住夸赞了几句。

    当下沈娘子便付了青团的钱,又多给了几个钱,说是补贴点她坐船的钱。

    阿媛道了谢,又小心地遮了篮子,重新撑了伞往下家去了。

    “歪枣巷第三户,巷口有棵歪枣树,有个瘸子爱坐树下。今日做这家王娘子第三次生意,要了五个青团,十个艾饺并三个撒子。”

    “落日桥下第一家,此户临水有埠头,埠头下常系着只一人坐的小木船。今日做这家严婆婆第五次生意,要了十个青团,十个艾饺。不爱吃甜腻,要拿专门用黄油纸包了的,少油少糖的给她。”

    ……

    阿媛按着记忆又如此走了三四家,虽则都不是第一次去的,但她还是认认真真寻着路线,又尽量多记些没走过的路。

    镇南虽只占枕水镇四分之一域,大小横竖也有十多条街巷,十多座桥,还有宽的窄的数不清的河道。

    因为多数是住宅,很多小街巷都没有名字,向人打听起来皆是麻烦。本地人住惯了,说起来哪家哪家在何处都是差不离,只是阿媛却必须费了心思去记了,这里可不比她家山上那个南安村。南安村占地虽也大,户数却不过七八十户,几条村路简简单单,走上两日便熟了。

    卖了那几户预定的人家,篮子里还剩了各色糕点数十个,是阿媛特意多做的。

    今次赶上清明寒食二节,一来诸户家中禁火,只能冷食,二来亲友相约,或扫墓或踏春,总要备些拜祭用的糕点和路上的零嘴,阿媛的生意这才一下子翻倍了,往日里那些预定的买十个已算多,三五个的是大多数。都是吃了觉得味道好,让她下次来了直接送上门的。

    除了预定,阿媛更多的时候是去叫卖。

    今日因为预定的多,大篮子装不下了,不然她必要多做些去叫卖的。

    此时,阿媛走到一处水域,两岸间大概有着十来丈距离,在镇上算是处极宽阔的水域了。

    两岸间驾了一座数层高,能容两辆小轿并行而过的石拱廊桥,青瓦红柱,飞檐斗角,梁上有水墨画宫灯列排悬挂,端的是气势雄壮,古朴典雅。

    此桥名曰双子桥,传说乃是百多年前,一位得了双生子的当地富翁出资修建,因而桥有双洞。

    没有此桥前,据说镇南往镇北只能走水路,如今过了双子桥便是镇北。而此桥自建成起便成了各路行商和当地居民的避雨之处,江南多雨,有心的商人便专拣了这雨天来桥上买卖,挑个人旺。久之,无论风雨,这双子桥都成了市集一般,便称作桥市。

    阿媛站在岸边,已透过薄雾依稀看到对岸彩灯高悬,人流穿梭。纵然是清明寒食二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