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932 (第2/2页)
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并非是利己主义。 它真正的名字应该是“效益主义”,即追求“最大幸福”的学说。它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与否,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因为世上永远存在着以作恶为乐的人、和以他人的痛苦为乐的人,所以让“全体幸福”就是不可能的事。而功利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但是,正常人在生活中是不可能正确的持有功利主义的。 正如G.E.摩尔对它的批判一样—— 摩尔认为,能进行定义的事物必定是一个复合的事物,单纯的事物是不可定义的。而最为单一的根本性道德问题,即“善是何物”,更是任何有善恶道德观的人都不能做出定义的。 因为在善面前,任何定义都是对的,任何定义又都是错的——它过于单一,以至于任何将其做出定义的举动,都是以自己的善恶观对“善”的观念进行覆盖。 但只有一个情况下,存在“绝对的善”,绝对的正确。 那就是在游戏中……在有“胜利”概念的游戏中。 胜利即是“善”,失败则是“恶”。那么伦理学的根本问题问题之一,即关于“目的”和“义务”的讨论就不存在了。 因为游戏——尤其是策略游戏,在最开始就预设了“胜利条件”。一切有“胜利”和“失败”概念的游戏机制,本身就会提供一个无比清晰的“目的”。并且玩家总会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否会让自己更接近最终的目的。 这就是目的论的最完美的形态。也是游戏本身会吸引人玩的根本原理之一。 而只要知道自己距离目的有多远,也就意味着,玩家能够精确的计算“目的距离”。而体现在策略游戏上,就是如何得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策略游戏的玩家,就是真正的功利主义者。 无视少数人的要求,甚至舍弃掉会造成麻烦、或是牵扯发展规划的个体——而这也正是郑复最开始就施行的思想。 他非常明确的知道,自己不可能让所有人幸福。 但他也不甘心只让绝大部分人幸福……那仅仅只是NE,还算不上HE。 他的目的是,让“未来的所有人都幸福”。 而与未来的人相比,他在过去所舍弃的、忽略的人在最终的“幸福总数”面前,甚至连个零头都不算。 ——舍弃有限的幸福,换取无限的幸福。 这是放眼于现在、只能存活于一个时代的人永远不可能达成的,功利主义者的终极形态。 这也是为什么,四十二在向往着永恒。 并非是自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