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3章长平之战一 (第1/2页)
这一日,秦昭襄王为了显示自己对于白起的重视,亲自到了武安君府上,这让武安君府上大大地忙乱了一把,因为秦王事前并没有打任何的招呼。一到白起的书房,秦王便发现,白起竟然在长平之地的地图上做着各种标注。这白起果然不出自己所料,在研究破敌之策。 白起见秦王亲自前来,自然需要感激涕零一番,进而询问是否为了长平战事而来。 秦昭襄王嬴稷大笑道:“武安君果然快人快语,君臣知心,上下合力,何愁大事不成?寡人早已经知道,你想赴长平一战,但你必须要明白,在寡人眼中,你是我秦国最为锋利的宝剑,不用则已,出鞘则必要全胜,让大秦足以一举震慑天下。相国范雎也和我商议,觉得卿家此时不出,更待何时?还请你不要推辞。” 白起历来就是个军人,讲求快人快语,直来直去,从来不屑于玩弄权谋、倏忽进退,没有任何犹豫,他便接受了秦王的请求。因为他知道,自己等了多年,就是为了这一战。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一次白起依然不能和自己生平最大的对手——廉颇一较高下。如果是他作为决策者,或许更愿意选择和廉颇一决生死,而不会去顾及什么所谓的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因为在白起的眼中,能被自己引为对手的人,就是值得他尊敬的人。尽管战场上会耍弄各种阴谋诡计,但却不会用政治或者外交上的权谋,让对手连和自己公平一战的机会都没有。 恰如赵王在决定换将之时,要考校一番赵括那样,秦王也认真仔细地向武安君白起询问了一下他对于长平战事的看法。 白起认为,如今赵国几乎是倾全国之兵力前去增援长平。秦军已经和赵军对峙在长平一线,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万万不能溃败,一旦战败则国家必定灭亡。只有和赵国一样全力增援,在兵力总数上不会弱于赵国,才能够保证长平之战不会有失。当然,白起还有最担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秦军的粮草供给,一刻也不能少。以前是廉颇,赵王才会克扣他。如今是赵括,在赵王眼中,就如同他自己一般,必定会全力支持。 秦王听完白起的分析,赞叹了一番,同时马上保证,赵军增援多少,秦军一个也不会少,粮草辎重更是不用发愁,秦王已经命人火速调集蜀中粮草,协同关中、河东地区的沃野一起筹集粮草,可保证在长平一线最后一个赵军饿死之前,秦军还有饭菜可吃。 见白起依然愁眉不展,秦王遂问道:“武安君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地方?” 白起遂说出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忧虑之处:“赵国武灵王在位之时,曾经在云中骑邑组建了一支精悍骑军,据臣听闻,其中个个都是从全国骑军及外族武士中百里挑一而出,因而号称‘百金之士’。这支军队虽然只有区区两万人马,但却战力惊人,个个以一当十,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传,他们的头盔之上都插有两支雁翎羽,因而在塞外也有一个名声为‘雁翎骑’。‘雁翎骑’一直在赵国北地抵御外族,从未与中原之国交过手,但是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招惹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如今赵国倾国之力增援长平,臣唯恐他们也暗自参与其中,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果是一对一的战斗,我大秦的精兵强将自然不用惧怕他们,但是就怕他们如外族骑军一般采取分散游击之术骚扰我军身后,截断我军粮草供给,他们长年与胡人交战,借用外族的战法也一定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这件事情大王应该重视起来。” 秦王笑了笑,让白起大可不必担心,只需要全力应付长平的战局就可以了。原来,在此之前,秦王和范雎就担忧过这个问题,在范雎的建议下,秦国派遣了使者前往北方,说服匈奴单于出兵犯境,只要能够拖住赵军,胜负不论,秦国都会给予他们许多的好处。 而在此之前,赵国也担心匈奴会趁势进兵,因而和匈奴签订了盟约。但是,在实在的利益面前,一切盟约都成了一纸空文。 于是,白起顺利地接替了王龁主帅的位置,和赵括不同的是,白起前往长平,只有有限的几个人知道。因为即使赵括不可一世,在他的眼中依旧有一个惧怕的人——白起。若是大张旗鼓地让赵括得知白起成为主帅参战,自然会引起赵括的高度重视,而秦军要的,恰恰是赵括的轻视。因为战争总是蕴涵着这样一个真理——骄兵必败。 眼看决定赵国和秦国两国命运的关键性一战就要爆发了,这一战,必将名留青史。在成就某些人的同时,也必定毁灭某些人。这个被成就的人会是白起,还是赵括?相信大家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因为,虽然同时换将,同是名将,他们之间总是有那么一些区别,而这些区别的集合,成了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